继佛山后 广州南沙放松本科及以上人才购房限制

来源:新京报 2019-12-16 11:21:41

新京报讯(记者 段文平)继佛山后,12月13日,广州南沙区也出台新政放松学历购房限制,其中在南沙区工作、学习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在该区范围内购买首套商品房不受户籍、社保和个税缴存限制。

在业内人士看来,南沙区位于广州市的最南端,距离香港、澳门、深圳、珠海、中山更近,此次是基于区域发展的人才吸引政策,更为了港澳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购房的便利,并不是限购松绑。 

本科及以上人才“零”门槛购房

12月13日,广州市南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广州市南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区)人才发展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便利人才及港澳居民购买商品房的通知》(下称《通知》)。对于政策出台目的,《通知》指出,主要是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国际化人才特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人才、产业集聚,提高我区人才及港澳居民住房保障的精准性、实效性,为便利人才及港澳居民购买符合实际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

具体看来,被认定持有广州市人才绿卡、广州南沙人才卡A卡和B卡等的高端人才,可在南沙区范围内享受广州市户籍居民购买商品房同等待遇;港澳居民在南沙区范围内购买商品房享受与广州市户籍居民同等待遇。

更重要的是,包括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可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执业资格的人才,在南沙区工作、学习,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才,在南沙区范围内购买首套商品房不受户籍、社保和个税缴存限制(在广州市内已购有首套商品房的除外)。

而在之前,广州南沙执行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必须连续缴满5年个税或社保的政策。2017年3月1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商品住房限购和差别化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其中规定,本市户籍居民家庭继续执行限购2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的政策;本市户籍成年单身(含离异)人士在本市限购1套住房。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能提供购房之日前5年在本市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在本市限购1套住房,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不得通过补缴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购买住房。

此前已微调限购 个税与社保可“互证”

广州南沙之前,与广州临近的佛山市也放松了本科及以上人才购房限制,这导致当地房地产市场出现异动,出现炒房现象。

此次广州南沙人才购房新政有什么不同?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广州南沙购房政策,更多的是对于人才的重视,是基于区域发展出台的针对特定区域的人才政策,并不能理解为限购松绑。但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能够刺激购房需求,带动南沙区房屋交易增长,对市场预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要警惕炒作房价现象。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认为,南沙政策本身对于人才有明确的限定,这类定向性放松对于广州楼市热度提升会起到立竿见影作用,但对于房价的推动力相对有限,各城市放宽人才购房门槛的现象还会在一些城市出现,但都属于微调类政策,虽然对各地楼市形成的影响程度不一,但总体来说,并不会引发当地楼市的大起大落。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一线城市,在执行最严格的调控政策的背景下,广州率先出现政策的微调。今年11月22日消息显示,广州市天河区、海珠区、白云区、荔湾区、番禺区、黄埔区及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对非本市户籍人士购房的资格进行调整,即在非本市户籍居民购房人资格查验过程中,个税和社保缴纳记录可作为相互补证资料。

根据广州之前的限购政策,非本市户籍连续缴纳满5年个税或社保(购房之日算起),限购1套,只认连续五年缴纳的个税,或者是5年连续的社保,中间有漏一个月都会丧失购房资格。

不过严跃进指出,这是微调不是放松,是一项人性化的政策,是照顾到一些特定人群因为客观原因不具备购房资料,给出了一定的便利,这也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继佛山后 广州南沙放松本科及以上人才购房限制
来源:新京报2019-12-16 11:21:41
继佛山后,12月13日,广州南沙区也出台新政放松学历购房限制,其中在南沙区工作、学习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在该区范围内购买首套商品房不受户籍、社保和个税缴存限制。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