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区域利益共享机制 城市更新强化规划引领

来源:南方日报 2018-10-25 09:03:07

原标题:探索区域利益共享机制 城市更新强化规划引领

探索区域利益共享机制 城市更新强化规划引领-中国网地产

东莞是全国首个成立城市更新局的地级市。图为莞城万科城市广场。

探索区域利益共享机制 城市更新强化规划引领-中国网地产

松山湖片区统筹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今年以来,东莞经济发展稳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获得感增强,全市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局。10月24日上午,东莞市政协召开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公布了关于园区统筹发展、城市更新等五大议题的专题调研成果,并提出了建议。

会上,东莞市副市长黎军通报了全市高质量发展情况,这也是她到东莞履新后首次公开露面的政务活动。

黎军说,围绕高质量发展,东莞部署了一系列重点工作,包括召开全市产业招商大会,29个重特大招商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涉及协议投资金额超过4000亿元,大力推动产业项目落地投产,全市计划年内盘活1万亩、3年盘活3万亩存量土地,为产业项目腾挪空间。同时,全市还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全力以赴促进外贸稳增长,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东莞加强实体经济扶持,稳住了经济发展的速度。”黎军介绍,今年以来,东莞经济平稳运行在中高速增长区间,同期增速高于全省、全国水平,发展效率持续提升。接下来,东莞将加快推动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城市品质三年提升,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今年,东莞市政协把助推东莞高质量发展作为年度履职重点。7至9月,市政协以专门委员会为调研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了园区统筹发展、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滨海湾开发5个专题报告。东莞市政协主席骆招群介绍,此次举行的专题议政,就是认真总结调研成果,出谋划策,力求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将以本次专题议政为新的起点,继续将协商成果做深做实做透。”骆招群说,政协将深入围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根本性提升的战略性问题,着眼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就如何做强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开放层次、加强区域统筹等,开展深度调研,多层面协商议政,努力提出有创新性、前瞻性的对策建议。

建议

1.推广“飞地经济”模式,探索区域利益共享机制

探索教育医疗资源利益共享,金融产业集团与周边镇成立合资公司,实现片区招商引资工作一体化……近年来,东莞在园区统筹发展上动作频频,也取得了较好成效。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介绍,从调研情况来看,松山湖片区统筹发展取得较好成效,但具有局部性、点状性、实验性的特点,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利益共享机制。而城区、东部产业园、东南临深片区的统筹发展进度较慢,六大片区发展差异较大。

“建议改革片区财政与统计制度、推广松山湖统筹东部工业园‘飞地经济’模式,探索项目流转和区域合作发展利益共享办法”,提案委建议,将园区统筹中涉及到区域合作的项目纳入利益共享办法当中,探索共享机制。

2.城市更新要加大政府统筹,完善土地收储机制

东莞是全国首个成立城市更新局的地级市,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经累计完成改造用地2.55万亩,已落实项目并获审批的改造方案425宗,促进了全市激活社会资本、盘活存量资源。从2013年起,东莞已经连续4年获得省“三旧”改造考核三等奖,共获得6000亩的用地奖励指标。

“建成项目中,有2个占地10万平方米以上的万达广场、3个万科广场,同质项目多,特色项目少”,市政协经济委员会通过调研认为,“三旧”改造启动以来,仍存在不足,住宅、商业项目居多,产业项目少,100亩以上改造项目仅占总量的20%,缓解多、耗时长、审批慢的问题突出。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建议,城市更新要强化规划引领,加大政府统筹,完善土地收储机制,“可以借鉴广州成立2000亿元城市更新基金的做法,由东实集团等国企牵头,围绕土地整备和物业活化两大重点,对城市更新统一组织,打造基金+土地+运营的城市更新模式”。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探索区域利益共享机制 城市更新强化规划引领
来源:南方日报2018-10-25 09:03:07
今年以来,东莞经济发展稳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获得感增强,全市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局。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