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8-10-24 17:43:54

原标题:新型城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多方论点层出不穷。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沈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乡村振兴是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新型城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世界级城市群则是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围绕这三点,他提出,可从三个方面着手推进。

第一,要着力补短板,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既包括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也包括由此带动而形成的资源振兴、财富振兴、城乡振兴、民族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确立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同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非同一般。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真正建成现代化强国。”沈和说,“这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一定不是像西方国家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现代化,而是建立在更高经济形态的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现代化;一定不是复制西方模式的现代化,而是建立在坚定中国文化自信、民族复兴实践上的现代化;一定是坚持共产党领导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现代化。”

沈和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头重头也在“三农”;建成现代化强国,基础更是在“三农”。因此,必须让亿万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赶上来,让美丽乡村成为现代化的标志、美丽中国的底色。

沈和还指出,乡村是城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建设高质量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乡村落后这一短板,彻底改变“城市向欧洲、农村像非洲”状况,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要着力抓创新,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

沈和表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标志。当下,全球工业化进入4.0时代,核心是智能制造,这意味着必须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教支撑能力。

而在工业4.0的背后,是消费4.0。我国服务业已经进入爆发期,催生出为第三产业服务的第四产业。第四产业称之为数字产业或数字经济,对城镇创新要求更高。

与工业4.0、消费4.0相伴而行的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开发园区,也从1.0的工业园区、2.0的产城融合园区、3.0的生态科技园区进入4.0的智慧园区。

与此同时,人们的创新创业也进入了4.0时代。其重要标志就是技术、制度、市场、资本四支巨桨协调驱动。而创新创业4.0时代,关键是看城市科教、文化、人才支撑能力,特别是看城镇创新生态体系的竞争力、带动力和影响力。

“可以看到,无论是产业发展形态,还是政府治理形态,当下都进入了智能化、服务化和数字化时代。与这些形态相适应的只能是城镇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因此,着力抓创新是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沈和说。

第三,要着力上水平,高质量推动城市群建设。

“从全球范围看,城镇化最高形态是城市群。目前,世界级城市群,欧洲有两个,美国有两个,日本有一个,中国有一个。未来国际竞争,很大程度是城市竞争,说到底是城市群的竞争。未来几十年,中国将形成包括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城市群三个世界级城市群,从而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沈和说。

随后,他以江苏为例,就如何深度融入长三角城市群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一是主动对标上海,提升发展定位,在参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在推进扬子江城市群、淮海城市群建设中,提升经济建设的国际化水平。二是优化产业布局,落实1+3主体功能区规划,在推进资源深度融合与转型升级中,提升经济建设的生态化水平。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升级,在增强对要素特别是对优秀人才吸引力和承载力中,提升经济建设的市场化水平。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新型城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8-10-24 17:43:54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多方论点层出不穷。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