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转向结构性宽松,并非“大水漫灌”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8-07-25 14:47:12

央行本周一(7月23日)再次大手笔超预期投放5020亿元中长期流动性,从6月至今已通过MLF(中期借贷便利)累计净投放超过9000亿元。市场认为,在“紧信贷”的背景下,需要配合宽货币来支持实体经济保持合理增长水平。而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所释放的信息,对这一操作再次给以支撑。


此次国常会定调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措施。


分析人士称,这意味着宽货币的基调进一步得到确认,接下来央行会继续通过降准和MLF等方式,呵护市场流动性。


不过,这并非意味着央行会重走“大水漫灌”的强刺激,而是注重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认为,概括来讲,就是货币、金融、财税政策应从全面收紧向结构性宽松转变,兼顾稳增长和调结构。


方向进一步确认


7月24日(周二)央行发布公告,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当日净回笼700亿元,而前一日央行超预期开展5020亿元1年期MLF操作,维持利率3.3%,公开市场净投放3320亿元。


本周二,shibor利率全期限下降,隔夜shibor报2.353%,下降0.9个基点,7天shibor报2.655%,下降0.3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3.47505&,下降2.8个基点。


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上周央行开展的MLF是为了对冲月中时点缴税缴准等季节性因素对流动性的潜在影响,那么此次在流动性已经偏宽松的情况下,央行再次大手笔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稍显意外。


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指出,年初以来,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在流动性紧张局面的逐步纾解过程中不断确认,本次央行大额超预期新作MLF再次确认货币政策宽松。


23日的国常会指出,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值得注意的是,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定调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措施。


而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货币政策要求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回顾年初至今,央行一改去年的风格,通过多种手段,处处呵护流动性,兑现“合理充裕”。


年初至今共有三次定向降准,并配合MLF实现流动性投放。今年6月以来,央行继续增加中长期流动性投放的力度。6月6日超额续作2035亿元MLF,19日新作2000亿元1年期MLF,7月13日完全对冲MLF操作,23日再次超预期大额新作5020亿元MLF。6月截至目前,通过MLF累计净投放9055亿元。MLF存量达到历史峰值4.92万亿。


瑞银亚洲经济联席主管、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近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是紧信贷,那么应该配合宽货币。央行数据亦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已经从过去的12%左右,截至6月末下降至9.8%。“我们把地方政府债券计入社融调整,去年的信贷增速是13.6%,现在是11%,下行幅度较大,信贷收紧,这种情况下,货币应该略微宽松做一个补充,流动性上可以继续给予更多。”汪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汪涛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央行还将再降准150个基点。此外,央行还会通过MLF和其他流动性管理工具增加对市场的流动性投放,从而保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平稳。


明明认为,此次央行在银行资金面整体偏松的环境下开展大额投放,对长期流动性环境的呵护意图料高于短期资金面的维稳考虑,后续流动性环境宽松可期。“本次MLF放量操作进一步提升MLF存量,为下一次降准置换打开空间。预计三季度有可能再次降准。”他说。


稳杠杆继续,货币财政政策协同发力


继续宽货币,是否意味着政策又重新回到了放水的老路?分析人士认为,并非如此。


招商宏观分析师张一平认为,此次货币政策尤为值得关注的两点提法。一是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二是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


他表示,根据上周五“一行两会”先后下发了资管新规的执行细则和理财新规所透露出的政策取向,下半年表外融资对社融增速的拖累将有所减缓。剧烈去杠杆的风险下降,结构性去杠杆依然是当前去杠杆工作的指导方针。


另一方面,张一平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的主要矛盾焦点不是还有几次定向降准,而是如何提高政策传导机制。“改变当前宽货币紧信用的割裂局面需要财政政策、结构性改革措施的配合,货币政策孤军奋战难以解决此种困境。这正是本次国常会提出‘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的意义所在。”张一平分析称。


更进一步而言,货币和财政政策均向更积极的方向调整,并不意味着去杠杆步伐停滞。明明表示,从政策信号来看,去杠杆向稳杠杆过渡。


通过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内容看,更侧重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具体体现在,进一步提高对企业的减税的力度,加快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使用进度,督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等。


汪涛认为,对经济而言,更重要的政策支持将来自放松准财政约束和偏紧的信贷政策,包括加快基建项目的审批和建设,并增加对其他的资金支持。此外,强化金融监管和去杠杆的政策执行步伐应会更为循序渐进,再加上保持流动性稳定,相关企业的融资压力可能会有所缓解。


任泽平建议,货币、金融、财税三大政策应做好协调配合:货币政策应从收紧转向实质稳健中性,金融监管政策应从“一刀切”式收紧转向结构性有松有紧,财政政策应从全面收紧转向在减税和基建上更加积极。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货币政策转向结构性宽松,并非“大水漫灌”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8-07-25 14:47:12
此次国常会定调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措施。分析人士称,这意味着宽货币的基调进一步得到确认,接下来央行会继续通过降准和MLF等方式,呵护市场流动性。不过,这并非意味着央行会重走“大水漫灌”的强刺激,而是注重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