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回顾丨第九届地产中国论坛暨2017中国房地产年度红榜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18-01-18 13:58:04


主持人:感谢刘总的解读,让我们对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感谢这些责任企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的努力!


从近期的十九大报告、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有关房地产的内容,“房住不炒”是房地产调控始终坚守的红线,也是长效机制建立的前提,未来将在保持市场总体平稳的情况下,同步完善促进长效机制,“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新格局将更加完善。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推进和长效机制逐步建立,站在新时代起点,对行业未来格局会产生何等影响?新时代地产的特征会有哪些?新时代将会赋予了地产业哪些新使命? 


全程回顾丨第九届地产中国论坛暨2017中国房地产年度红榜-中国网地产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第一场对话环节,该环节将由中国网地产总编辑谢红玲女士主持,本轮对话的嘉宾有: 


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清华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北京贝塔咨询中心合伙人杜丽虹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朱剑敏、鸿坤地产集团执行董事、总裁袁春、阳光100首席执行官   林少洲、朗诗绿色集团总裁向炯 、和昌集团董事长武磊有请各位领导上台落座。


谢红玲:大家下午好,一年一场论坛,我们坚持了九年,是为行业办的大事,也是我们媒体责任的所在。这件事情离不开每年邀请的演讲嘉宾的支持和台下嘉宾的参与,正是你们的真知灼见为我们的行业带来智慧,理清了发展中的问题,谢谢你们。


如果说2017年是房地产行业的转折之年,那2018年因循着国家的大势我们站在了新时代的起点。这个时代展现了很多新的特征,租购并举,房住不炒等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以及十九大提出的聚焦到美好生活的需求,雄安模式的示范,深刻影响行业的土地、金融、财税等等政策的变化,我们的行业正在展开一幅全新的图景。全新的时代呼唤创新,所以第九届地产中国论坛的主题,我们确定为创新驱动发展,有三个关键词,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共谋行业的未来,是我们本场对话的主题,我们精心选择了台上七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行业研究人士和企业领导一起讨论。


刚才链家研究院的杨院长做了精彩的独立演讲,还有清华的博士杜总以及17年行业老大的代表,碧桂园的副总裁朱总,刚刚领了2000亿任务的鸿坤地产的总裁袁总,还有旁边一直高举着文化地产大旗的,行业曾经的少帅,阳光100首席执行官林总,再有就是一直在坚持走绿色地产之路,领跑绿色地产的朗诗的向总。最后一位应该是最年轻的,和昌地产的武总,欢迎大家。


我想为了让我们的发言能够更精彩,也能够让我们跟台下的嘉宾有更多的互动和了解,先请在座的嘉宾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的从业背景,从业时间,还有你所在的企业的成长背景和规模和特点,谢谢大家!


林少洲:91年进入万科开始,算是20多年从业经验了,万科十年,后来到了阳光100,首席执行官。阳光100也是全国20多个城市有项目,目前是以商业街区和服务式公寓作为主要的方向,还有一些特色小镇。


杨现领:我是链家研究院的杨现领,我一直做研究,之前做房地产开发研究,也做过互联网研究,还有中介链家大家十六七年的历史,过去这么多年里面大家问我最多的问题,链家是怎么样做到管理十几万经济人的,大家好象感觉我们一年时间就干了这么多的事情,其实不是,过去的很多年我们就干了这么一个事情,互联网的改造和房源的信息建设。可能未来我们会做更多的事情,过去就做了这么点有意义的事情。


袁春:我的经历比较简单,到现在三段经历,14年在中海地产,之后在龙湖,在鸿坤一个半月的时间,鸿坤是总部在北京的企业,给自己的定位是创新型的城市运营商,目前的业务范围已经覆盖了资本投资、传统的住宅地产、新房业务,商业产业服务业,去年我们还成立了文旅集团,下一步在整个的各个板块的协同上下一些工夫,估计主要还是一些转型的问题,这是大家都要面对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前做一些准备。


武磊:谢总说我是最年轻的,我大学毕业开始做房地产,之前在宇宙最大房企做了几年,后来一直在和昌集团,和昌跟很多很大牌的房地产企业相比是小兄弟,我们是一个立足于二线城市住宅开发为主的相对比较传统的开发商,我们去年的时候确定了新的战略目标,我们希望成为国内领先的不动产资产管理专家,基于这个愿景我们也设立了几个大的计划目标和事业平台,其中比较重要的平台就是投融资的平台,第二个还是开发建设平台,第三个是资产管理平台,这三个平台也在陆续的建设过程中,希望大家未来对于和昌给予足够的关注,希望大家多指点,多关心,作为我们这样的企业还有比较大的特点,比较年轻。


和昌是成立十周年的企业,刚满十周岁,比较年轻,人员也比较年轻,整个公司的平均年龄到17年年底没有超过30岁,核心高管的年龄也在在30岁,我这样的年龄相当于中间,年轻代表着经验不足和各方面的不足,希望各位前辈多多指点。


向炯:我是1994年进入房地产行业的,已经快24年了,在朗诗已经做了15年,06年开始我们一直做绿色的差异化建设,我们在香港上市,原来叫朗诗绿色地产改为朗诗绿色集团,在我们的道路发展上,包括城市公寓、养老、绿色设计、绿色装饰,还有金融资本等等一系列业务,地产已经不能完全阐述朗诗现在的业务类型和商业模式了。所以刚刚进行了更名。


谢红玲:看来房地产公司集团化,把很多名字去地产,这是一个新的趋势了。不管怎么延长产品线还是要把你们的绿色标签做下去的。


向炯:围绕绿色做更多的发展定位。


杜丽虹:大家好,我们公司到现在也有十多年的历史了,06年成立的,第一个客户是万科,我们主要是做金融和地产两个行业的公司金融战略的研究咨询。像地产领域,除了万科还有首创置业,远洋地产,华夏幸福这些都是我们的客户。


在金融领域,像民生银行,平安银行,还有信托公司,私募基金,也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的特点是定位于做创新性的金融领域的研究咨询,所以简单的说不走套路的研究咨询,所以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我有一个个人的公众号,杜丽虹另类金融说,大家感兴趣可以看看另类的地产金融研究。


朱剑敏:大家好,首先感谢主办方能够邀请我过来跟在座的所有的同行学习,我来自碧桂园,个人经历比较简单,碧桂园成立于92年,发源于广东的企业,感谢这么多年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这几年碧桂园取得了稳健快速的增长,也希望大家继续对碧桂园给予更多的支持。


谢红玲:朱总是在新华社,最终到了房地产企业,也是碧桂园这么快成长的其中一个要素。谢谢大家,为什么让大家做这个自我介绍呢,真的要重新认识各位和各位所在的企业,变化太快了 ,尽管刚才杨博士讲的时候说市场从快变慢,但是我们的开发速度和企业的变革是越来越快了。这个快原来只是加速度,现在可能要发生质的变化了,这个质的变化的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这个行业从大势的变化再到启动长效机制,不断的完善。


所谓的长效机制,对应的就是改变过去短期的调控政策对行业的影响,要从土地市场,财税等等多方面,多管齐下,制定对行业可以走稳,健康发展的机制和制度。


这个长效机制究竟会对我们的行业未来格局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马上要步入的是什么特征的新的地产时代呢,这是在座的各位都关心的问题,包括地产圈的老的媒体人,其实对这类的变化也有很多的迷惑。我想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把你们的思考分享给在座的各位。


地产老兵,林总你离我最近,你先说吧。


林少洲:作为地产“老兵”,对行业的变化了解的更多一些,地产过去的二十年也是有过很多的起起落落,很多的周期,这次的变化可能是一个质的飞跃,简单的词说应该是地产过了“青春期”从少年儿童到青春期,现在进入了成人阶段,所以进入了成熟、稳定,考虑长远发展的阶段。


其实对新时代和成熟,这两个词之间是有一些联系的,什么叫新,什么叫成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个变化,我个人感觉所谓的成熟,有相当一个核心的逻辑,就是中国的房地产减少了一些中国国情,变得更加国际惯例了,像欧美这些发达国家,发达市场的房地产,我们很多的政策和制度他们几十年前都是这样的,全世界大的国家很少像中国这样的,以销售为主。期房制度这些在全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实行了很久了,包括房产税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惯例,中国这二十年是很特别的,是有中国国情的。


所以站在发达国家的制度来看,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可以有很多的场景,我们十几年前就已经看得见了,包括比较大的企业,这个行业慢慢的  形成一定的垄断格局,比较大的企业占据比较多的份额。在全世界的现象来看,很多年前就出现了,20年前我们就已经预见到了未来的形势。在日本大部分是这样的,开发商未必是开发公司,持有、运营善于做服务的公司,能做服务模式的公司,从服务当中赚钱的才是大企业,投资人是以基金的方式介入,从国际惯例的角度来讲,中国在走向世界,按照世界成熟市场的标准来让我们的行业发展的更健康,持久。


从这几个维度来看  很多东西可以看的很清晰,中国还是以自己的国情,中国的老百姓对买房置业的依赖性,对它的看重,这是有其特殊性,这是中国的国情,跟历史、文化都有很多的关系,包括我们的制度保障都有关系,这个重要性是不变的,是没有办法被降低的。但是随着机制建设,如何实现长治久安,可以参考国际惯例,从单一的角度看这个事情,可以找到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全程回顾丨第九届地产中国论坛暨2017中国房地产年度红榜-中国网地产


谢红玲:原来是不正常的,现在是在正常化,还原市场本来应该有的面目,同时这个也是跟国际市场接轨。非常感谢林总,确实是对行业的脉络很清晰,所以能够纵向的看待市场,也结合了国际的比较。杨院长你是做研究的,而且是从租赁市场,还有一些另类的市场开始研究的,然后又进入了二手房存量房,然后到新房。这个过程刚好和传统的开发商走的路径不一样,你怎么看待新的行业特征?


杨现领:有一些东西需要确认一下,房地产长效机制,我的理解不等于正常化,核心还是市场的逻辑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看台上的这些企业,包括今天的这些开发商和企业家,都是九十年代进入这个领域,之所以成为这么优秀的企业,是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快速,显著的市场化,如果没有土地端,金融端,没有开发的市场化,就没有今天这么优秀的一批龙头企业生长出来。


长效机制也是一样,本身也必然意味着市场在未来很长时间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按市场规律办事,按市场规则办事,市场的规则和规律到底是什么,从长期来讲,无论今天的长效机制如何出台,包括地产税,核心都有几个目的,企业的集中度上升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大企业的优势越来越强,不光是开发商在集中化,互联网的世界集中度也更高,放眼望去,互联网领域高度的垄断、集中,谷歌、亚马逊在全球领域的集中更夸张,腾讯去年从1.5万亿的市值到3万亿,翻一番。跟互联网的集中度快速上升相比,房地产行业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我想说的是,无论是互联网领域,还是实体领域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集中,但是集中不等于垄断,集中带来的是消费者体验的上升,带来的是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


这是第一个趋势,不会改变。


第二个是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也不会改变,消费者喜欢的房子品质越来越高,服务越来越好,基本的趋势没有特别明显的改变。我觉得企业家,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公司都是一样的,对的时代做对的事情,大家不要认为长效机制就是否定市场,一定是在更高的维度去市场化,包括做租赁,今天的租赁肯定是市场化,租赁的房源端可能是持有,但是管理、运营一定是市场化的,这里面会产生一批新时代的企业,新的时代还是几个比较明确的可见的趋势,就这几点。


谢红玲:谢谢,我也补充一个案例,今天周总来的时候提到了,在国际上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像美高梅这么一个酒店业的庞然大物,他们在市场占有率占50%以上,今年还要并购一家,市场占有率将提高到80%以上,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说明整个产业环境,趋势是越来越清晰了。


向炯:94年进入房地产行业,经历了96、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05年、08年,11年和12年,现在来看,过去的几次所有的房地产当中的要素和规则都没有发生过变化。但是2017年,现在来看,房地产行业当中的生产要素、供给到金融到税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认为真的这次规则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了。


过去的成功经验,将来未必会成功,如果持续过去的成功经验继续下去,将来可能会失败。因此,我们在12年的时候就做战略转型,13、14年就提出了产品差异化进行相关的布局。


对于未来来说,市场在长效机制下,我非常赞同这是一个更加配套的机制,过去的相关政策在不停的影响市场。长效机制首先是持续性和稳定性,让我们对未来建立更加长期的预期,所有的金融决策和选择,可以更加市场化。


第二个,未来会出现更多的结构性的机会,比如说在长租的领域上,养老领域上,在城市旧改的问题上,在一些核心的包括绿建的领域上面会出现更多的机会,这些机会可能会是未来更好成长的支柱。


谢红玲:碧桂园一直是城镇化运营的排头兵,也是先锋,长效机制对行业带来的变化,可能对你们要持续保持领先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待行业未来的趋势?


朱剑敏:我相信在座的做房地产开发,在座的从事相关行业的朋友也好,从房地产本身的发展来讲,大家对长效机制都有充分的准备,或者都是积极的适应这个变化。这是第一。


第二,确确实实大家讲到,做企业,碧桂园一直坚持做中国新兴城镇化身体力行者,如果要说对未来怎么样的发展变化,我觉得应该是不忘初心,更重要的是顺势而为,顺政策势,市场势,行业势,更好的坚持自己的思想、行动上、人才上的以不变应万变。


谢红玲:变就是不变,现在已经没有固守原来的东西的机会了。这么多多嘉宾都对行业未来的图景做了自己的分析。其实归根到底,我们还会回到这些这个主体市场,未来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市场,这个市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尽管市场规律还会起作用,政策的影响力也不可忽视。但是这个市场已经绝对不是以前的市场了,我记得行业很多年来,经常说拐点来了,最早是王石喊出来的。


后来冯仑又说大家得拐大弯了,现在根本不是拐弯的问题了,可能要开辟新的跑道,跑多的起点,齐头并进往前走,单纯的开发思维必须要改变,否则的话,没有未来了。


大家看现在可能面临的会是什么样的市场呢?这个市场和以往又有什么不同呢,他会怎么影响你所领导的企业的未来呢?武总怎么看,还在坚持传统的开发业务吗?


武磊: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经过研究之后得到了一个大概的方向性的结论,之前很多的所谓的房地产的增值或者房地产的利润来源是基于土地红利,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十几二十年的企业收益方是靠土地的红利博取利润,靠本身的能力影响非常小。


对未来,我们看到整个政策的变化,土地的来源多样化,土地的性质也在多样化,不管是租售同权还是租购并举,土地的红利给到开发商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房地产从机构性导向向价值性转向,开发性的业务需要植入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产品上要有更好的运营能力和资产的变现能力。


所以应该是向能力要收益了,这是第一个可能发生的变化。


第二个变化就是消费升级时代的变化,根据我们的消息和信息分析得出,从去年到今年这几个放量成交以后,整个国家的基本居住需求被满足了,大家已经不再没有房子住了,随着大家的生活条件的变好,收入条件的变高,大家对于更好的居住上消费升级和基于房地产的消费升级有更高的需求,这方面我们需要储备更多的能力。


第三个层面,市场分化会进一步的加大,第一个层面是由于地域带来的,第二个层面是企业集中度带来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想法。


谢红玲:谢谢,袁总,你们的2000亿怎么实现呢?


袁春:我们不谈这个,我理解房地产主要是两个能力问题,房地产第一个核心就是金融属性,为什么这么多的企业要上市,把业绩做好,核心是把资金成本降低。但是你要好这个能力,需要有一个运营能力的问题,房地产企业第一个金融属性的问题,第二个就是管理空间的问题,这块土地你拿下来了,土地做什么,有的做住,有的做商,有的做产,那么为什么这个时候各个企业会有一些新的尝试?是因为背后还是因为客户需求,这就回到了原点,企业核心要发展,还是尊重市场,尊重客户,这是最核心的。


现在的客户变化是什么呢,最开始的时候我们说商品房改革,97年发展之后,刚开始更多的还是解决居住的问题。大家都从这个方面过来的,刚开始你买一个房子,换一个房子,原来没有小区换到有小区,后来关注物业管理,核心的就是客户需求不断的变化或者增长。


到了现阶段,大家更多的会关注的,以前我们说房地产的核心就是地段、地段、地段,现在可能关注的不只是地段问题,还要关注配套、服务、教育,还要关注商业、工作各种属性。实际上客户的需求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包括运营和发展。


核心来讲,房地产是空间管理的问题,你怎么把这个空间更好的利用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些空间类的服务,包括商业,做好商户和客户之间的联系,包括商户和商户之间的联系。


未来大家可能更多的要关注这些点,从原来比较粗放的获取土地,快速周转,何况现在在北京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土地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还是关注空间里面的内容的管理,这个是未来的一个机会。


有的时候跟同事们分享说,现在拿到一块很好的土地,如果做不好,真的不光对不起自己,我觉得是对不起子孙后代。


谢红玲:袁总讲的时候,实际上还是地和资金。现在的国家政策有了很大的变化,最新的消息是国土部透露出以后的供应国家不再垄断,可以多渠道的获取,尤其是农村经营型用地可以进入市场自由交易,包括宅基地都可以建一些工厂。


金融方面有一个不是利好的消息,还是要收缩杠杆,银监会主席最近也提到还是要去房地产泡沫,好久不提泡沫了,现在又提出来,虽然只是一句话带过,但是我想一定是政策的信号。


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要增长,还要高速的增长,这个挑战应该是很大的。不知道林总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在这样的有利有弊的消息并存,又要快速发展的时候,这个市场我们怎么才能去赢得呢?


林少洲:纵观过去的二十年的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的机制对房地产影响最主要,第二是金融,土地方面,尤其是大城市,北上广深长期以来就是土地的稀缺,拿一块地真的非常不容易。


关于集体土地的入市,最重要的是解决一二线城市的土地紧缺,北京现在真正的一块地开出来很难,这是资源短缺的问题,这方面的政策可以增加有效供给的作用。使得土地“饥渴症”得到一定的缓解。


第二个就是对城乡城市化的红利分享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些政策如果可以推行,会和长效机制一样非常好。


对行业的影响我觉得非常有限,依然是强者更强,在规模时代,企业之间比拼的是长个,尽量的让自己长成参天大树,巨人,千亿的企业。但是到了中年,更多的是内生的问题,运营能力和运营基因,对下一个阶段的长效发展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所以企业的内生力量的打造和培养对市场的影响会比较大。


我们从国外的成熟企业,百年企业的发展史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历程。


谢红玲:在座的嘉宾背后都是优秀的企业,我相信每个优秀的企业的理想都是基业常青,面对新形势,新时代,我们去怎么打造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规模是唯一的吗?郁亮提出的换跑道可取吗?目前你们在做什么样的尝试?你们有什么作为?同时追求高速发展过程中,怎么看待新的历史使命?行业责任怎么体现?


我也希望杜博士站在上市公司研究的基本面上给我们一个引导性的思考。


杜丽虹:因为我们做的研究,不仅研究很多中国的上市公司,也研究很多国外的企业,以前研究国外的案例的时候,总有人问中国的国情和国外不一样,这样那样的不一样,所以可能不适用。但是今天我们反复的谈长效机制的问题,如果把这个事情拉长,规律性的东西有一些是普世的。


地产方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规律,第一个规律就是各位提到的,中国的地产行业确实过了高速发展时,发展的速度在减缓。长期来看地产行业的利润率在降低,以前的高利润来自于地产本身土地的红利,随着增速的减缓,地产红利在消失,地产企业的利润率在降低,但是并不意味着地产行业的投资回报率降低,从国外的很多的研究看,包括日本的企业,利润率很低,但是仍然有很多的回报率很高的企业,为什么呢,从财务上讲,回报率是利润率乘以周转率,利润率降低的情况下,开发的企业要解决生存的问题,追求高回报,必然要做的事情就是提高周转,然后转到轻资产。未来的住宅发展趋势,一定是高周转化和行业并购整合的趋势,高周转的一些企业会越来越强,这是一个趋势。


当然了,高周转可以以各种方式实现,日本的企业可能会越来越走向定制化的开发,美国的企业会越来越通过金融化的手段去加速周转。总之,地产的开发商会突破各种手段加速周转,以此扩大规模,实现行业内的并购整合。这是住宅领域的趋势。


还有另外一个趋势,长期来说,住宅市场的占比会逐步的降低,住宅之外的广义的商品市场占比会更高,美国现在的GDP贡献里面,持有性物业的贡献是住宅开发市场的三到四倍,因为新建量在减少,反而是持有的投资性物业比较高。相应的在这个领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但是这个领域里面的企业类型是很多样化的,这里面从国际上来看,会有几个背景,传统理解的自持自管的企业,在世界上是比较少的,这种模式在世界上比较盛行的只有香港,香港是因为特殊的地缘政治,使得当时的企业扩张速度比较慢,他们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和亚太区的市场都是比较慢的,地缘特点使得物业本身的租金和升值对应企业的扩张,他们可以自建,自持,自管。


全球来看,可以分化为几类企业,一种是轻资产运营类的企业,会越来越成为主流,包括酒店管理公司,实际上是轻资产运营的企业,自己不持有物业,纯做运营管理。还有养老社区的管理企业,学生公寓的关于企业,等等各个领域出现轻资产的运营管理企业。


第二类,传统的开发商如果具有某种金融资源的整合能力,就会变成轻资产的投资管理企业。这是从地产商开始向金融企业迈进的一步,出现一些轻资产的投资管理企业。


地产企业都轻资产了,谁做重资产的事情呢,更多的是交给金融投资人,因为地产行业本身的利润率在降低,所以要求有更低成本的长期资金的支持,所以重资产的活越来越交给金融投资人,金融投资人一般通过像REITs和私募基金这样的基金化的载体持有,也会分化出另外一类专门干重资产活的,但是需要金融市场的工具,不管是REITs还是基金,都需要有这么一个载体,专门的利用金融投资人低成本的长期资金做重资产投资的事情。


我个人觉得地产行业长期来说,最后可能有四类主流的企业,第一类是高周转的,规模化的开发商,第二类是轻资产的规模化的运营管理企业,第三类是轻资产的能够有运营能力又能整合金融资源的投资管理企业,第四类借助REITs等金融工具实现重资产长期运营的载体企业,这是我对地产行业的变化的理解。


谢红玲:不知道大家认可不认可杜博士对未来的分析。碧桂园也在做转型,朱总您怎么看?


朱剑敏:碧桂园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应该说覆盖了房地产上下游的产业链比较广,有自己的建筑公司,设计公司,装修公司,还有家具公司,应该说碧桂园从92年创办到今天,围绕房地产主业或者给碧桂园业主提供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已经伴随着成长了25年,如果我不介绍大家都不清楚,其实碧桂园九几年开始就办学校,去年5月18日,碧桂园的教育集团已经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市值也超过了200多亿人民币。碧桂园的将来发展方向,像袁总 说的,也是围绕着业主和客户,提供更多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甚至于现在我们跟美的、思科、腾讯都在合作,将来把智能社区,大数据应用到社区里面去。


真正的发展还是围绕着客户,是不是继续追求规模,就像几位谈到的,规模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更多的我们也是向创新发展,向服务发展。


谢红玲: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体现了企业责任的做法。我不知道朗诗你们怎么看待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还有我们企业的责任担当体现在哪些方面?因为我看上次的田总在一次发言当中吐槽了很多行业问题,一定是你们有很多的思考。


向炯:我们研究了日本的一些企业以及朗诗积累下来的环境治理方面的对标研究,我们跟财新合作,发布了中国第一个ESG的指数,朗诗和阿拉善,中城联盟,万科和全国工商联我们共同发起了一个绿色供应链,第一次对于房地产行业当中相关的几个重污染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批招募的是木材、铝合金、钢铁和水泥,得到了八九十家行业企业的支持。


另外在绿色采购这些方面也在持续的推进相关的政策,这已经成为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内部管理的对标,落在企业的各个供应链上。


谢红玲:确实环境的污染需要大开发行业和企业负起责任,这也是朗诗代表的这类企业的责任担当所在。


袁春:规模肯定是要的,转型也好,创新也好,需要成本的,转型总是要寻找新的商机,寻找新的商机下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本,就像朱总说的,我有一年5000亿的规模,拿出100亿出来很轻松的事情,我们现在200亿的规模,你让我拿50亿出来,就短气了,所以规模肯定是优势。


在做大的情况下才有机会寻找新的机会,新的机会还必须要找,因为市场和客户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里面可能就会发现新的商机,所以这两个都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谢红玲:所以一手指是运营,一手是开发。阳光100怎么思考的呢?


林少洲:在企业发展角度讲,企业扩张的阶段,青春期就应该是拼命的长个,能长多大长多大,但是现在的市场基本上进入了长效机制的状态下,外部给你提供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包括千亿公司多了之后,获利的难度也很大,这个时候自然而然对运营、服务、模式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基因和重视程度,以及资源配置,下一步的方向可能也是看看各个企业,大家在这方面的长进,核心竞争力,持久力打造。


作为行业我有两个看法,第一个,政府调控的高度,我个人认为中国市场的调控应该更多的借助国际惯例试水,过去的市场就是青春期,从全面的福利分房转向百分之百的商品房体制,市场化,这个是矫枉过正,全世界都不是这样的,但是很有效,一下子把第二个问题也解决了,但是怎么样实现长远的发展,野蛮生长,杠杆比较高,投机性比较多,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政策的调控一定要明确主线,调控其实应该向国际惯例学习,学习很多先进市场的政策措施,包括土地供应,全世界的土地供应都不是单一的市场,都有很多的方法,一城一策,这个方向不能动摇,一定要根本市场的力量去发展,但是从房地产的企业的角度,也一定要有新的意识。


昨天我去看了《不问西东》电影里面透露了很多的理念和情怀,真的很打动你。现在的执政的理念在改变,社会的价值观也在改变,大家关注的东西,觉得重要的东西也在发生改变,房地产可能是国之重器,现在也具有越来越多的民生属性,所以从企业的角度要实现长远发展,这方面整体的心态要变得更平和,借助这么多年积累的资源,怎么样长期的发展,要有深刻的思考,在社会责任担当层面应该更主动,过去二十年中国最大的幸运儿就是房地产开发商,掌握这么大的资源之后,怎么用好它,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而不是匆匆过客,这个需要行业的从业者认真思考的。


谢红玲:谢谢林总,这段话也值得大家的深思,行业的变化真的太快了。今年又是新时代启动之年,我们问了很多的问题,可能很多的嘉宾意犹未尽,但是时间原因只能告一段落。


总结一下在座的嘉宾提到的企业竞争力的发言,大概三句话:开发快起来,运营轻起来,责任担起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携手,走进未来,谢谢!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全程回顾丨第九届地产中国论坛暨2017中国房地产年度红榜
来源:中国网地产2018-01-18 13:58:04
中国网地产独家全程图文直播。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