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楼市推“一价清”告别乱收费

来源:扬子晚报 2017-08-21 11:39:00

随着8月15日“一价清”制度的实施,无锡市民购房可以和房价之外的电商费、团购费等乱七八糟的收费说再见了。如再有开发商、中介、代理公司收取定金、保证金、诚意金、认筹金、电商费、团购费、居间服务费、信息咨询费等费用,买房人可当场拒绝,并可向住建局、物价局举报投诉。

现状
违规收费有“套路”让人感觉房价只升不降

长期以来,买房过程中打着各项名头而向购房者或意向购房者收取的费用,在调控加码的过程中,乱七八糟的收费却愈演愈烈。

一位房产业内人士分析,为什么大家都感到房价只升不降,原因其实很简单:开发商通过各种名头的收费,把价格分解了。比如某个楼盘,2016年10月销售的一期,当时每平方米均价2万元。现在到了2017年7月,开发商宣布仍然2万元销售第二期。看起来房价没有涨,但是开发商说了,第二期房子带装修,你需要在购房时单独支付装修费,每平方米是7000元。但事实上,装修成本只有每平方米3000元,这多出来的每平方米4000元,就是隐含的房价上涨。

还有开发商捆绑销售车位,每个车位要你几十万的,其实也是变相涨价。或者赤裸裸地通过中间人,向你每套房子要数十万、上百万的茶水费什么的。如此一来,房价还是暗中上涨。

新政
“一价清”专治各种“套路”,涵盖四大内容

8月15日无锡市和住建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新建商品住房销售明码标价及其‘一价清’制度的通知”,将整改无锡房地产市场存在的这些违规的“套路”。

商品房销售“一价清”制度,是指住宅商品房销售中对购房者最终结算实行一种价格。此价格中包含住宅商品房开发建设过程中按规定交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管道煤气开发建设费和电控防盗门费用。

“一价清”核心内容涉及四方面

1 不得向购房者收取电商费、团购费等房款以外的费用。除房款外,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其他单位,个人不得向购房者收取电商费、团购费、居间服务费、信息咨询费等其他任何价款或费用;中介、电商等代理销售新建商品房,其代理费用由房地产开发公司支付,不得转嫁购房者。

2 未领取预销售许可证前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房企或代理机构与购房人签订的购房合同时,不得擅自加注押金、保证金等强制性规定;取得预(销)售许可证前,房企及中介机构不得收取定金、保证金、诚意金等任何费用。

3 首次明确地下车库(位)不能只售不租。在这之前,无锡对于车位的政策是可租可售,即开发企业有权选择车位是出租还是销售。为了回笼资金,不少小区的车位只售不租。

4 预售房源必须全部公开,明码标价对外销售。已取得新建商品住房预(销)售许可证的必须在10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并按照价格部门备案价格规定明码标价对外销售。

违规房企将被 暂停网签资格

如违反商品住房销售“一价清”制度如何处置?

无锡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一价清”制度的通知中明确表示,各级价格监督检查部门要适时组织开展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的专项检查,及时查处违反明码标价规定、价外加价或收取其他费用等价格违法行为;住建(房管)部门在核发预(销)售许可证时,要严格执行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备案管理规定,会同有关部门严肃查处违规销售、囤积房源、捂盘惜售等行为,并适时公开曝光,对未按本通知要求执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经查实,在按规定处罚的同时暂停网签资格。

解读
“一价清”意味着调控更严厉了

无锡市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洵表示,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是这次新一轮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从住建部、省住建厅,再到无锡市住建局,多次强调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这次市物价局和住建局联合出台文件,应该说力度更大,阐述的内容更详细,意味着调控更加严厉了。”

沈洵认为,“一价清”制度的推出,主要还是为了稳定市场,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无锡楼市推“一价清”告别乱收费
来源:扬子晚报2017-08-21 11:39:00
随着8月15日“一价清”制度的实施,无锡市民购房可以和房价之外的电商费、团购费等乱七八糟的收费说再见了。如再有开发商、中介、代理公司收取定金、保证金、诚意金、认筹金、电商费、团购费、居间服务费、信息咨询费等费用,买房人可当场拒绝,并可向住建局、物价局举报投诉。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