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今年楼市政策方向明确!轨道交通将实现13线共建

来源:南京日报 2019-01-07 09:31:35

“好”是获得感、是目标。刚刚闭幕的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办好一批民生实事。 

持续提升城市建管水平

“围绕全会要求,今年我们将在客运枢纽、铁路、轨道交通、过江通道等多个方面全面发力,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条件。”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南京北站综合客运枢纽将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深化北站地区城市设计、北站枢纽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站区集疏运道路系统、轨道交通引入方案、长途客运及公交枢纽站等专项规划。集疏运道路先导工程将启动建设。轨道交通将实现13线共建,其中续建5号线、6号线、1号线北延线、7号线和2号线西延、S8南延和宁句线;新建4号线二期、11号线一期、9号线、10号线二期和3号线三期;力争开工宁扬城际。长江五桥、浦仪公路和燕路过江通道目前已开工建设,今年将全面展开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和仙新路过江通道建设,持续推进七乡河、锦文路过江通道前期工作,这些过江通道将提升主城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江北新区经济腾飞,提高我市跨江发展水平。 

除了加快城市建设,全会还提出,坚持从市民最关心的问题着手、从矛盾最突出的方面破题,如垃圾分类等工作。“围绕高质量发展对标找差、补短板,是今年城市管理的首要任务。”市城管局局长许卫宁说,目前,厨余垃圾处置设施建设滞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不足是两大短板,今年将开工建设厨余垃圾处置设施,尽快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一期、二期设施。同时全方位、全域性推进垃圾分类,使垃圾分类覆盖面和参与率得到明显提升。围绕全域性“公厕革命”,今年城管部门将首要解决城区公厕布点不合理的问题,在覆盖盲区加快新建公厕,满足老百姓如厕需求,同时加大农村公厕改造力度、提升旅游景区公厕设施。

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围绕全会要求,我们将以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为出发点,狠抓十项重点工作再升级。”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局长郭宏定介绍,将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按照“一城一策”要求,综合施策,分类调控;坚持租购并举,把发展租赁市场作为工作重点,推动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全年筹集租赁住房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紧紧围绕“住有所居”目标,不断完善我市住房保障机制,加快推进百水、孟北、绿洲三大市级保障房项目建设,

全年完成保障房建设新开工450万平方米、竣工200万平方米目标任务。全年完成棚户区改造300万平方米。将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全年筹建人才房80万平方米。 

另外,将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老旧小区精细化整治水平,全年整治老旧小区93个、320万平方米。 

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水平

“围绕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必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市卫计委主任方中友表示,将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规范发展医疗联合体,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时完善全民医保制度,提高重大疾病保障水平。着力深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强化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监管,加强短缺药品供应,降低药品价格,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2019年,我市将着力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市教育局局长孙百军说,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将以立法形式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供给,在全国率先启动《南京市中小学校园用地控制规划》的编制工作,以“一校一图、一区一册”的方式详细规定全市中小学用地范围及控制指标。我市还将通过鼓励名校举办分校、聚合新区名校组团集群发展、发挥名校连续孵化效应等方式,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放大。此外,去年开始,计划利用5年时间,在保留原校区的基础上,在新区郊区引入市属五所高中,与本部一体化办学,推进普通高中布局优化。 (本报记者 葛妍 顾小萍 马金 钱红艳)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南京今年楼市政策方向明确!轨道交通将实现13线共建
来源:南京日报2019-01-07 09:31:35
“好”是获得感、是目标。刚刚闭幕的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办好一批民生实事。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