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30年市场·众筹

来源:中国网·地产中国 2017-08-10 12:51:00

众筹,简单来说,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融资活动,就是通过向大众募集资金,完成由于个人资金实力有限而不能完成的项目,并将项目取得的回报再返还给出资人的融资方式。通俗点说,就是自己钱不够,找一伙人来凑份子买东西,最后赚钱大家一起分。

“众筹买房”的现状

“众筹买房”实际就是采用众筹的方式买房产。在2013~2014年期间,众筹买房可谓广告满天飞。

据了解,部分众筹项目投资门槛并不高,只需1000元,有的甚至低至10元,且宣称有高额的收益,让投资者不禁眼前一亮。不过“众筹买房”暗藏的风险其实并不低,当中主要涉及以下的法律风险和缺乏透明度两个方面。

自住、需求下的“众筹买房”

众筹买房尽管有诸多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不过到目前为止,有一种模式颇受瞩目,并且已操作了一段时间,结果好坏参半。这些先行者原来并没有被称作众筹,他们大多拥有另外一个称呼“合作建房”。

合作建房是住户联合做开发商,共同出资成立房地产公司,大家按各自购买能力出资,综合汇总户型并计算总面积,选购合适地块,找设计公司设计、找建筑单位施工,最后验收付款入住。整个项目操作极其繁琐、消耗的时间长、协调成本极大。

早在2005年,上海便出现首个自建房组织“上海家园”。在地皮极其抢手的年代,该组织筹资后注册了公司,并以上海家园投资咨询公司的名义想在上海拿地,不过努力多年后,最终也销声匿迹。而几乎在同一时期,温州、北京等多地先后出现的合作建房组织,也大多不了了之。

第一个合作建房拿地成功的是赵智强在温州的“理想家苑”。项目2006年拿地后,由于主管部门无法判断其究竟是属于保障房还是商品房用地,项目迟迟未能拿到开工证。此后,住建部相关人士到当地进行了三次调研,并确认该项目就是普通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与现行政策并没有冲突后,项目最终在2009年才拿到等待已久的建设许可证。经历种种波折后,“赵智强们”的“理想家苑”才最终成现实,其房价比周边商品房的价格低了约四成。

对于合作建房的模式,早期的合作建房的初衷大多是房价高企的大环境下,自住需求的解决问题,众筹后作为自住之用。而现今的众筹买房,则更多的以投资为目的,以项目利润的方式返还投资人,两者的“回报”方式存在很大的区别。

投资需求下的众筹买房背后更多是房企的营销“噱头”

既然是投资,就有获利的需要。当下房地产企业玩的众筹买房更多是一种吸引众人目光的营销方式。比如在“双11”期间火爆的众筹买房,有房企在推出11元参与1.1折购房抽取资格活动。具体的操作方式是用户在网上支付11元,将获得一次“三成首付款”的抽取资格,当首付款募集满额后,发起者(房产公司)抽出一名用户获得这笔首付款。对于这类做法,有房地产行业人士称为“抽奖式众筹”。总的来看,其实也只是挂了“众筹”的名号,不会成为市场销售的主流。

此外,多数开放商推出众筹通常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房源,不会大范围的众筹。更多是某个别楼盘的行为,像大型房地产开发商,一个项目一期所推出来的房源数量动辄上千甚至几千套,拿出众筹的只是少量,其低价更像是为吸引投资者眼球的营销嘘头。部分众筹价格与过往该房地产开发商做促销活动打“五折”,甚至更低折扣推出一套特价房,之后抢眼球做竞拍的效果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其实众筹买房的项目可以是有很多的,只要开发商乐意促销就可以;另外一种“抽奖式”的众筹,要么是你“中奖”,才可分享那部分众筹利润。对于前者,边际收益实际是递减的,活动越多收益越少。而后者,你可能需要花费一些精力,至于花费这气力值不值,则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作为营销噱头,众筹买房刚开始可能有新鲜感,过后则很可能是一地鸡毛。

点评:众筹买房在经历了2013年、2014年的火爆后,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其新鲜感已渐消退。在目前房价走势放缓、甚至趋于降价的形势下,未来一两年才“交货”的众筹房能否如期卖出好价钱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建议投资者在进入前还须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谨慎为好。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地产30年市场·众筹
来源:中国网·地产中国2017-08-10 12:51:00
在目前房价走势放缓、甚至趋于降价的形势下,未来一两年才“交货”的众筹房能否如期卖出好价钱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建议投资者在进入前还须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谨慎为好。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