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过热警报已拉响 分类调控政策在多城市上演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5-23 08:47:00

原标题:楼市过热警报已拉响 分类调控政策料在更多城市上演

继对部分地块设置最高出让价后,苏州市政府21日宣布,2016年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为380公顷,同比增长22.6%,下半年将对房地产市场供需状况再作专题研究,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是近期二线热点城市楼市调控“因城施策”的一个缩影。业内人士表示,土地市场的火爆、房价的过快上涨正从一线城市蔓延到二线热点城市。楼市过热警报已经拉响,加大土地供给、限购、收紧信贷等差异化的分类调控政策料在更多城市上演。

地王频现 部分城市存泡沫

从一线城市到二线热点城市,总价地王、单价地王不断涌现。在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看来,部分城市土地市场过热,已经出现较大风险。

克而瑞研究中心报告指出,2016年以来,总价、单价“地王”数量已经达到72幅之多。还有机构统计,如果算上高溢价率这一指标,今年以来产生的地王已超过100幅。

目前,楼市正面临结构性泡沫局部吹大的风险。一方面是地价泡沫风险。孙宏斌认为,南京、苏州这些城市,房价没什么泡沫,但地价肯定是有泡沫,很多杭州的开发商都是亏本的,而现在长三角高价拿地的开发商以后很难挣钱。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地王大量出现有点类似2007年左右楼市火热的时期,当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地王,但遗憾的是随着2008金融危机的爆发,一些地王项目或被开发商退地,或是砸在手里,多年闲置。

另一方面是一二线热点城市“被豪宅化”,房价存在过快上涨的风险。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说,受到土地价格快速上涨的影响,二线城市房价环比出现快速上涨,未来将面临政策收紧的风险。

此外,巨资拿地可能加剧房企高负债、高杠杆风险,一旦楼市风向转变,中小规模房企的破产可能对局部金融安全带来隐患。

控制杠杆 分类调控将深化

近期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有序消化房地产库存,注重解决区域性、结构性问题,实行差别化的调控政策。

业内普遍预期,楼市差别化调控将进一步深化,地价、房价过热城市或将严控杠杆甚至是有序“去杠杆”,并出台增加土地供给、限购等措施。

房地产面临的整体宽松环境将走向局部紧缩。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说,鉴于最近决策层再次强调控制金融杠杆、推进结构性改革,短期政策宽松势头或已见顶。未来几个月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应会回归正常步伐。年内决策层应会保持宽松的整体基调、信贷条件保持基本稳定。

从四月信贷回落情况来看,未来货币政策将以“脱虚入实”为导向,大类金融资产将在一定程度上“去杠杆”。而此轮楼市升温正源于宽松的货币环境。在去库存的主基调下,非限购城市的房贷利率、首付比例以及二套房政策都处于金融危机以来最宽松的阶段。此外,以往通过中介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民间借贷公司等获取“首付贷”、过桥贷等行为也在被逐步整顿清理,房地产领域的场外配资加杠杆情况将被严控。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过往多年的实践已证明,需求端调控在长期是基本无效的。限购、提高首付比例、增加交易税等需求端调控手段,并未能制止过去五年的房价上涨。她认为,只有切实增加供应,加强分层住房市场体系建设,才能构建出合理、健康的房地产市场。

她还建议,房地产行业也要推行全面的供给侧改革,包括在农村人口流入较多的城市里增加土地供应、降低土地价格;坚定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特别是那些涉及公共服务和农村土地产权的政策规定。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楼市过热警报已拉响 分类调控政策在多城市上演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5-23 08:47:00
继对部分地块设置最高出让价后,苏州市政府21日宣布,2016年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为380公顷,同比增长22.6%,下半年将对房地产市场供需状况再作专题研究,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