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剑平:2020年国内外经济大势与中国经济突破方向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20-01-07 17:07:53

1月7日,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中国网地产承办的“赛道升级 融变求新”——第十一届地产中国论坛暨中国房地产红榜盛典在京举行。会上,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发表了《2020年国内外经济大势与中国经济突破方向》主题演讲。

视频直播丨第十一届地产中国论坛暨中国房地产红榜盛典

图文直播丨第十一届地产中国论坛暨中国房地产红榜盛典

范剑平认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将与中国经济一起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并着重分析了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

范剑平:2020年国内外经济大势与中国经济突破方向-中国网地产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范剑平

以下为演讲实录(有所删减):

我们对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政策,包括房地产调控政策,大家只要记住八个字,即“稳中求进,稳字当头”,基本就可以理解今年政策的安排。为什么要作出“稳中求进,稳字当头”的安排?

首先说一下稳,重点是要稳什么?

不是说要稳速度。202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还是要比2019年低一点,近几年中国经济一直在减速,减速过程中,中央也一直没有出大规模的刺激政策。

为什么中国经济会减速?中国经济总量大,是一个自然现象。

到2019年,中国人均GDP1万美元,这个水平在全世界200个国家中排序,中国是73位,但中国有13亿人,才1万美元,所以中国经济总量非常大;中国在2010年工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厂;2019年中国消费零售额超过美国,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

已经有了这么大的经济体,我们仍然还能保持6%左右的增长,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现在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如果放在五年前,GDP可以增长2.3%,但现在只能是1个百分点。所以对于中国的经济减速,如果从基数效应来看,就是一个自然现象,这是必然的。

中国经济会逐步减速,中国必然由高速增长期转为高质量发展期,大家要顺应它,而不要对高速增长期再有任何的留恋。

房地产也一样,房地产不可能再现高速增长的神话。

如果说房子是用来住的,那么就和人口数量有关。中国出生人口最多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80后有2.28亿人,假设2.28亿人后来平均结婚年龄是25岁,就意味着2005年-2014年这十年是中国买结婚用房人数最多的十年,这十年就是中国房地产历史需求的最高峰。90后只有1.75亿人,比80后人数减少23.24%,00后只有1.45亿人,比80后减少36%,10后前九年的新出生孩子数量不足0.9亿,所以加上2019年不会超过1亿人。

从80后的2.28亿减到10后不足1亿,别的国家人口生育观念改变而造成的生育率下降,减到一半,中间差不多要花将近一百年的时间,中国通过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30年急转弯。所以未来新出生人口减少一半以上,再造那么多房子,卖给谁?

房地产现在每年开发的盘子很大很大了,这个盘子每年零增长都是奇迹,现在还想让它高增长,恐怕很难。所以最近两年还能够维持高增长,这里面原因很复杂,但是可以肯定有一个因素,就是“金融炒作”(音),还有很多老百姓相信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还有相信买房子是抗通胀的最好的手段,还指望着买房子发财,家里有了两套房还想买第三套房。

但是不要有这种侥幸,房地产必须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和中国经济同步高质量发展,这是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必然趋势。

2020年,如果房地产投资总量去掉价格因素,实际增速比原来减速的话,大家不要大惊小怪,这里有基数的因素,也有人口需求的因素。

减速是历史必然,减速不可怕,而不接受这样的历史趋势,留恋高速增长,拒绝转变的人才可怕。在这个情况下,求稳并不是求经济增速不再减速,一个靠大规模刺激政策刺激出来的6%以上的增长和一个不用刺激政策的有质量的5%以上的增长,恐怕有质量的增长更健康,留下的隐患更少。

对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中央排在第一位的是结构性问题,结构性问题由什么问题引起呢?体制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

周期问题不是主因,这一次中国遇到的难关和2008年不一样,2008年是急性病,突如其来的美国爆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外来冲击,那个时候治急性病,用4万亿刺激基础设施建设,刺激房地产,因为当时人口红利还在,当时搞刺激是对的,但这次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政策不一样,经济全球化以后,全世界的政府由于经济周期同步,全球经济都跟美国同步了。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全世界都学美联储,各国央行都搞了大规模的开闸防水印钞票,但是这些印出来的钱没有多少真正去搞科技研发,大多数钱都去刺激了资产价格泡沫,股价、房价飞涨,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到了2019年,世界经济又不行了,这11年中,世界宏观经济理论没有重大突破,世界各国制度经济政策的理论没有什么创新,病是新的病,药却只有原来的药,2019年以来世界各国包括美联储四次降息,很多国家都在降息、很多国家都在宽松,开闸防水印钞票,但这一次的结果是什么?药不对症,全世界今天不缺资金,全世界现在缺的是技术,缺的是科技研发成果。所以开闸防水印钞票的结果是使资金过剩更加加剧,世界大面积出现了负利率。党中央认为,中国是结构性问题,我们绝不跟着别人搞负利率,这种利率降息的竞争,中国结构性问题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

我们也搞了一些逆周期的调节,但主要是为了让经济下滑的速度不要太猛,代表中国未来方向的并不是用短期周期性的宽松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而是要靠改革来解决结构性问题。

中国的结构性问题,中央明确指出不是需求侧的结构性问题,而是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

供给侧是什么结构性问题呢?新旧动能转换,青黄不接。

什么是我们的旧动能?旧动能很典型,一是靠世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外需扩大,出口带来的,由此建立了在过去二十年高速增长的相关产业链,这是我们的旧动能;二是建立在人口为基础上的房地产的发展、基建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内需相关产业的动能。

这些动能都有一个特点,是需求创造供给,人本来有这样的需求,通过增加生产能力来满足他,这就是过去高速增长急剧的原因。但今天中国老百姓能够想到的需求,我们生产能力很多都过剩了,世界已经进入供给创造需求的时代,所以中国需要新动能,新动能就是高科技产业,它们是供给创造需求的产业。

但是非常遗憾,尽管2008年以后中国也货币大量放水,钱也没有去搞科技研发,党中央在20年前曾经制定了一个规划,说2020年中国要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有国际标准,就是全国企业科技研发支出占全国GDP比重要超过2.5%。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中央要求2010年达到2%,保证2020年达到2.5%。非常可惜,2008年以后放出来的钱大多数都用去炒房了,搞研发的资金严重不足,2010年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任务,没有达到2%,只到了1.75%。中央在制定“十二五”计划时主动降低目标,为2.25%,结果2015年又没完成任务,只到了2.06%。2018年只到了2.18%,仍然没有到2015年应该达到的目标,所以2020年绝对不可能超过2.5%的。

新动能推迟到来,研发的钱还没投进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钱投进去以后,研发出成果,成果产业化,都需要时间,不是靠宽松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能刺激出来的。但是我们的旧动能提前衰退,贸易战,使我们外需受到更大的挫折,国内人口红利周期的结束,现在包括移动通信的流量都开始不再增长了。

靠人增加以后卖的东西,现在发现都已经销量封顶了,但是人们需要更加满足美好生活的那些更高质量的产品,我们没有供给能力。所以中国经济未来突破的方向,毫无疑问是加大科技研发,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占领世界科技产业的制高点,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中国率先实现5G全面商用,找到一个突破口。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会引导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而对于房地产中金融炒作,资金上肯定会有限制,但对正常的房地产运行的资金会予以保证。

实事求是讲稳中求进,没有房地产的稳,整个中国经济就稳不住。

所以房地产既不打压,也不刺激,不仅是2019年的政策,也是2020年的政策。有人问,不再刺激房地产这个政策会持续几年?我的回答是永远,因为我们的人口已经不可能再去刺激房地产了。所以房地产行业要顺应这样一个大的趋势,先在稳的方面站住脚跟,包括一些企业甚至还要渡过难关,在一个人工智能新时代,满足人民在住宿方面更美好生活需求的高质量的、高品质的美好生活需要,房地产行业可以做些什么,对未来工业厂房、办公楼,人工智能时代所需要的条件,我们地产行业能做什么,这就需要我们抓住高科技发展新的风口,让地产行业搭上新科技革命的快车,推出更高质量的满足高科技发展需要的智能厂房、智能办公楼、智能家居。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范剑平:2020年国内外经济大势与中国经济突破方向
来源:中国网地产2020-01-07 17:07:53
​1月7日,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中国网地产承办的“赛道升级 融变求新”——第十一届地产中国论坛暨中国房地产红榜盛典在京举行。会上,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发表了《2020年国内外经济大势与中国经济突破方向》主题演讲。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