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范恒山: 十方面推进乡镇治理现代化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9-11-26 08:16:34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经济学家范恒山近日在2019社会治理与协同创新中国镇长论坛上表示,构建乡镇现代化治理新格局,需要在完善行政体制、保障权责匹配等十个方面下功夫。

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至2018年底我国乡镇级区划数为39945个,其中镇为21297个,乡级为10253个,街道为8393个。“乡镇是最基层的政权机构,是国家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现代化治理的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高度重视并深入推进乡镇治理,努力实现乡镇治理的现代化。”范恒山说。

范恒山认为,构建乡镇现代化治理新格局,需要在以下十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完善行政体制。基于作为基层政权的本质和乡镇工作的具体实际,按照“不简单照搬上级机关设置模式”的原则,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处理好条块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条条控制,保障乡镇党委政府对辖区内条属机构领导人选任与监督的必要权力。完善村与社区班子的选任制度,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由乡镇党委政府进行直接委任。

二是保障权责匹配。切实解决“财权上收、事权下移”的问题,结合“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的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改革,理顺乡镇事权财权关系,确保事权与财权相匹配。

三是促进大众参与。完善人民群众参与乡镇治理的机制与渠道,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的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村民(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不断提高乡镇治理的社会化水平。

四是突出专业操作。运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包括特色企业、独立机构等专业团队从事乡镇治理。通过第三方加入,分担适宜的乡镇公共服务,促进乡镇治理的精准化、精细化、效率化与持续性。

五是推进城乡协调。现代化的乡镇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城市的配合与支持。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把农村资源要素全面纳入市场化轨道,相应建立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的机制;另一方面,在实行农村“三权分置”等改革的基础上,推动城市优势生产主体、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经营方式进入乡镇,促进乡镇现代化发展。

六是建设数字乡镇。加快乡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城市数字“大脑”系统,构造乡镇智能化治理体系。推行网络化管理服务,强化数字技术在乡镇规划、建设各相关领域的运用,不断提高乡镇治理的质量与水平。

七是强化人才支撑。进一步落实“有计划选派省市县相关部门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 的规定,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优秀人才向乡镇、向村与社区集聚。加大专业人才到乡镇挂、任职的力度,持续推进乡镇、村与社区干部的能力培训。结合公务员职务职级制度改革,加大优秀乡镇干部职级提升力度,切实稳定乡镇干部队伍。

八是夯实道德基础。强化教育引导、法制保障和典型示范,推动乡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诚实信用、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国家,让德智贯穿乡镇治理的全过程,成为乡镇自治、法治的重要基础。

九是健全治理规制。系统梳理乡镇发展建设的各项事务,分门别类制定可把握可操作的管理条例,将乡镇治理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并准确厘清政府与公民的责任,依法严格管理。建立标准化的治理服务指标体系,把涉及乡镇发展的各项因素数量化、精细化,严格对标建设与治理。

十是实行以治助改。适应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城市结构、改善空间布局等的需要,适时将一部分乡镇改转为城市。在严格把握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地域范围等必要条件的同时,把乡镇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作为镇改市的优先条件和重要标准,使现代化治理成为助推镇改市的一个关键手段、一种核心动力。

据介绍,2019社会治理与协同创新中国镇长论坛由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上海财经大学、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经济学家范恒山: 十方面推进乡镇治理现代化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9-11-26 08:16:34
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至2018年底我国乡镇级区划数为39945个,其中镇为21297个,乡级为10253个,街道为8393个。“乡镇是最基层的政权机构,是国家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现代化治理的基础。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