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找房CHO郑云端:将搏学打造成行业基础设施 让学习成为经纪人的责任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19-06-27 11:14:10

随着消费者对于品质服务需求不断提升,房产中介规范化、互联网化进程的日渐提速,房产服务行业对经纪人提出了更高的从业要求。已举办9年的贝壳找房“搏学大考”也将在今年实现全面升级,更高效地去提升经纪人的服务能力,建立更加标准、权威的评测体系。

截止6月20日,这项有“经纪人高考”之称的标准化考试已有来自84个城市的15万余名经纪人报名缴费,涵盖链家、德佑、优铭家、住商、正大等全国120多个知名经纪品牌,报考城市及人数创新高。同期,今年的命题工作也步入尾声。6月10日至22日,175名各城市的命题专家参与贝壳找房认证考试院在天津、武汉分别举行的搏学命题审题会议,旨在为各城市打造一套高质量且有针对性的搏学试题。

据悉,今年的搏学考试实现了包括报名缴费、命题审题、考试等环节的全面线上化。“搏学是贝壳平台上一项基础设施级的核心能力,”贝壳找房CHO郑云端在搏学命题审题总结会议上表示,要在未来把“搏学大考”打造成行业的基础设施,让学习成为经纪人持续进步的一项责任。

“搏学大考”全面线上化 再现“高考级”命审题标准

郑云端在命题审题会上谈到:2019年搏学考试将实行全面线上化,从报名、缴费,到命题、审题等环节,全部在线上进行,并采用标准化机考。这将极大提高考试的标准化水平和考试组织的效率。

在至关重要的命题、审题环节,贝壳几乎重现了“高考级”的审慎程度,命题专家只能使用专门部署的局域网,手机不能带入会场,不能使用微信、邮箱等通讯工具,命题只能通过使用贝壳认证考试院开发的线上命题审题系统,确保命题不会提前泄密,全面保障考试的公正性。

突出城市特色,打造84城个性化考核标准

本次考试,贝壳找房创新考试方式,对各城市进行了难易度分级,不同的试卷等级对应不同的“难中易”试题比例,以此控制各城市试卷难度,以实现更精准的区分度。专业的经纪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平台权益和客户流量,,可以提供给消费者更优质的服务。此外,通过考后分析,让店东和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经纪人的专业状况,有利于优化管理和人员提升。

各城市命题专家完成抽题组卷、一审裂变、二审、试做、三审等环节后,可在搏学考试试题题库的基础上,生成具有各城市特色的搏学考试试卷。郑云端在会上说:“2019年搏学大考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将更加专业化,84个城市形成了具有各城市政策特点的考试教材和试题,但在整体规范方面,贝壳对各城市的试题制定了“四度一态”(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和正态分布)的统一考核标准。”

全面市场化运营 搏学大考成绩将成行业“硬通货”

此次“搏学大考”重点考试内容聚焦于五大模块:房地产经纪服务、房地产交易服务、房地产基础知识、房地产交易法规、平台价值观与规则。这五项能力的针对性提升与测试,将有效提升平台的成交效率与客户体验,并有助于规范执业,降低交易风险。于经纪人而言,也将帮助其更快进入工作状态,更好提升专业化水平。

而此次“搏学大考”的升级,则可整体总结为“四化”:专业化、个性化、线上化和市场化。随着“搏学大考”在行业内的日趋普及与自身机制不断完善,考试成绩将很有可能成为房产服务行业对经纪人的硬性评判指标。

同时,为了从运营机制上保障“搏学大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郑云端表示:在全维度赋能行业经纪人、推动群体职业化发展的理念下,2019年搏学考试将进行市场化运营。而在命题审题专家的选择上,贝壳将践行“三不限”准则:不限岗位、不限部门、不限平台,平台内外经纪公司专家、大学教授、协会专家等均可贡献智慧,提升“搏学大考”的科学性与权威性。但命题专家需有高热情且愿意付出、熟悉房地产经纪服务和交易服务知识、逻辑思维强并善于归纳总结。

据悉,2019贝壳找房“搏学大考”各项筹备工作现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存量房买卖搏学考试、部分新房和租赁搏学考试将于7月17日正式举行。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贝壳找房CHO郑云端:将搏学打造成行业基础设施 让学习成为经纪人的责任
来源:中国网地产2019-06-27 11:14:10
​随着消费者对于品质服务需求不断提升,房产中介规范化、互联网化进程的日渐提速,房产服务行业对经纪人提出了更高的从业要求。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