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9-03-12 10:51:52

深圳特区报北京3月11日电(驻京记者 何凡)近日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请他对粤港澳大湾区献言献策,并对大湾区的经济学依据进行权威解读。

“更高水平的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应该是大湾区建设以及9个城市进行合作的经济学依据,也是提高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必然要求,我们可以称之为雁阵模式的规模经济版。”蔡昉说。

蔡昉表示,大湾区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集聚,探索高质量发展条件下通过资源更有效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经验,为全国提供有益的借鉴。这个地区具有世界上其他湾区不具备的特殊优势,即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下,仍然在一定时期保持人口红利潜力可供挖掘。

他表示,大湾区既具有强大的产业集群,同时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还是高质量产品的输出地,这都决定了该区域产品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不仅对自身具有决定胜负的作用,也对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示范意义。

雁阵模式的规模经济版

记者:您觉得《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与我国其他的发展规划,如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纲要,“一带一路”倡议等之间有哪些联系?

蔡昉:经济学家把东亚经济体之间由于比较优势差异及变化而发生的产业转移概括为雁阵模式。对该模式,有三个要点需要强调,即如果从不同经济体或不同区域之间关系的角度观察经济发展的话,第一是具有梯度性,世界经济或区域经济发展有先行者和赶超者,有领头雁和追随群;第二是具有渐次性,经济体各自按照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变化定位发展模式;第三是具有动态性,随着比较优势和其他条件变化,不同经济体的相对地位发生变化,原有发展模式也会改变。按照雁阵模式内在的逻辑而非表面现象,我们可以预期也确实看到,日本向亚洲“四小龙”以及后者向东盟国家和中国大陆进行产业转移的雁阵模式,在此时此地发生了形态变化。

首先,随着西部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效果的显现,并且由于这些地区相对而言仍然保持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尽管发生了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国家的情况,产业转移也普遍地发生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国际间的雁阵模式变成了中国的国内版。迄今我们已经看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开始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表现为中西部省份的工业投资领先增长,例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增长速度,中西部地区自2005年以来明显超过东部地区。其结果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相对加快,地区差距呈现缩小趋势。

其次,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以及劳动力短缺现象渗透整个中国内地省份,进而各地工资水平进一步趋同,中国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比较优势终究会丧失,因而雁阵模式不可避免要回归其国际版,即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尚享有人口机会窗口的国家转移。 “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推进,应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共享实践所证明的有效经验,着眼于改善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互联互通,进行国际产能合作,通过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正是在培育着这个国际版雁阵模式。

第三,正如贸易与合作并不仅仅以生产要素具有互补性为唯一前提,规模经济效应也曾对传统制造业的区位布局产生重要影响一样,更高水平的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应该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九个城市进行合作的经济学依据,也是提高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必然要求,我们可以称之为雁阵模式的规模经济版。相应地,这一区域合作模式也是中国经济更加开放,获得新的动能,以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保持并尽可能长期延续人口红利

记者:您觉得粤港澳大湾区相比其他湾区有哪些优势?

蔡昉:广东省是全国的改革开放先行区,拥有最早四个经济特区中的三个,也是第一批获准建设的自贸试验区之一。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其高度的开放度和经济自由度,以及作为金融、贸易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具有特殊的优势。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服务业和区位特点也使其独具优势。鉴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功能定位,在实施推进中应该立足该区域的初始条件特点,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重点凝聚其作为整体的规模经济和聚集效应优势,唯此才能成功完成其独特使命。与此同时,在充分进行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在先行先试中应及时总结形成更具一般性的经验,使其在理念和实践层面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

第一,发挥和扩大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密度和网络化程度高的既有优势,进一步推进其在区域内的互联互通。特别是提高金融、保险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一体化程度,形成区域性优势并辐射全国,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为区域内实体经济服务,带动全国产业优化升级,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

建设服务,并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制造业的金融等专业服务、创新、科技中心。

第二,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集聚,探索高质量发展条件下通过资源更有效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经验,为全国提供有益的借鉴。这个地区具有世界上其他已有湾区不具备的特殊优势,即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下,仍然在一定时期保持人口红利潜力可供挖掘。为此需要广东省率先于全国突破户籍制度改革的最后关口,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共享水平,防止外来劳动力返乡倒流,形成吸引各类外来人才和劳动力的聚集地,在区域内保持并尽可能长期延续人口红利。

对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示范意义

记者:您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何建议?

蔡昉:第一,聚集、培养和扩大企业家群体,激励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现代经营理念的企业家蜂拥而至、成批涌现,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空前活跃、排浪式展开。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的这个新阶段,必须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因此,企业家的内涵已经从单纯的投资者和经理人员回归其创新本意,在优胜劣汰中应用新技术、创新产品、开拓市场、形成新业态、创新产业组织形式,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

第二,借鉴和吸收国际有益经验,遵循国际规则和惯例,推动该区域各地的政策、制度和规则的有效衔接,促进产品市场的统一、完善和一体化程度,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所要求的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大湾区既具有强大的产业集群,同时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还是高质量产品的输出地,这都决定了该区域产品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不仅对自身具有决定胜负的作用,也对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示范意义。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来源:深圳特区报2019-03-12 10:51:52
蔡昉表示,大湾区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集聚,探索高质量发展条件下通过资源更有效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经验,为全国提供有益的借鉴。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