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鼓励国有银行进入租房市场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18-06-06 12:57:45

随着全国房价的普遍上涨,中国政府鼓励国内银行和保险公司帮助加快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以便让老百姓住得起房,并抑制房屋买卖市场的投机。

大型国有银行已作出响应,根据路透测算,国有银行承诺向房屋租赁市场提供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4,670亿美元)的融资,面向房地产开发商、房屋租赁公司和租房客。去年租赁市场总规模为1.3万亿元。

最明显的例子要数中国第二大银行--建设银行,该行以超低利率向租房者提供贷款,还款期也比较长。 建行从去年11月开始在深圳推出个人租房贷款服务。根据试点计划,承租人最高可无抵押借贷100万元人民币(15.7万美元),最长还款年限为10年。 建设银行行长王祖继在谈及推动扩大租房市场时表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决心很大。他补充说,有关税收和土地供应方面的政策支持,政府仍然在研究,建行也在继续探索如何提供融资。 租房贷款在深圳有许多受众。随着深圳将自身定位为中国的硅谷,有腾讯控股(0700.HK)和华为等科技巨头入驻,近年来该城市的房价一直疯涨。

28岁的产品经理刘锋就是首批从建行获得租房贷款的人士之一,他在深圳租住着一套90平米的三居室住房。 刘锋称,使用租金贷后,包括利息在内他每月支付约6,000元人民币,低于他自行支付租金的金额,这意味着实际上是银行在给他补贴房租。 他说,开发商把房子租给建行,建行再租给他。 去年,中国工商银行也在广州推出了类似产品,中国银行也向厦门租房者发放了首批贷款。广州和厦门这两个南方城市均已被中央政府选中,作为房地产行业改革的试验田。

到目前为止,只有大型国有银行提供租房贷款。中小型银行的多名消息人士称,这种贷款的违约风险、高成本和低回报让他们却步。 消息人士称,银行有可能遭遇亏损,由于贷款定价必须低于市场水平,因为银行面临压力,需要展现出对租房市场发展的支持。

中国12家股份制银行之一的零售贷款部人士称,他所在的银行决定不推出此类产品。 “建行推出这些产品后我们进行了仔细研究,但发现我们负担不起--利率太低,无法覆盖融资成本,”这位要求匿名的人士称。“只有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国有银行才能承担这些成本。” 这是中资银行经常面临的困局。中国政府希望银行达到政府要求,实现国家的目标,这可能意味着被迫采取非商业性、风险更高的放贷行为。

贝壳研究院院长杨现领表示,这种贷款产品的申请者门槛较低,因此实际上风控是关键。他称需要引入信用机制,小心避免投机客。 消息人士称,为减轻风险,银行考虑将租房相关贷款打包为资产支持证券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将风险转移给其他投资者。

佛山模式

建行还与佛山当地政府合作,对另外的住房租赁贷款项目进行试点。佛山是深圳附近一个规模较小的制造业城市,有许多年轻异地务工人员。 建行以3,000亿元人民币支持该计划。但负责监督该项目的佛山市建鑫住房租赁有限公司(简称佛山建鑫公司)表示,担心收益低。

佛山建鑫公司是佛山市专业化住房租赁平台公司。 佛山建鑫公司总经理蔡宇称,我们调查了逾100个各式各样的项目,但他们的收益超低。坦白说,如果把钱存在银行,我们能赚得更多。 佛山建鑫公司推出的精装公寓月租低至799元人民币,比市场价低出大约30-40%。 蔡宇表示,鉴于此,尽管建行附属公司及其他公司注入资金,但该公司在几年内可能仍不得不销售房屋,以填补损失。 尽管如此,建行称这种“佛山模式”已经在广东省另外18个城市复制,并可能传至全国其他中小城市。

建行及地方当局向租赁市场的推进表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掌控能够使北京迅速安排投资和资源来满足政府优先事项,盈利退居其次。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介绍,12个租房改革试点城市至少已成立51家国有的租赁公司,所有的试点城市都已经建了政府主导的租赁住房的交易和管理服务的平台。

蔡宇表示,多数民营企业不会大面积进入这一领域,因为他们看不到赚钱的机会,他表示,正因为如此,国企走在最前线。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中国鼓励国有银行进入租房市场
来源:中国网地产2018-06-06 12:57:45
随着全国房价的普遍上涨,中国政府鼓励国内银行和保险公司帮助加快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以便让老百姓住得起房,并抑制房屋买卖市场的投机。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