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楼市进入全款买房时代 刚需购房者权益如何保障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17-11-17 15:58:00

导读:时间进入2017年尾,对不少买房人来说,今年的买房之路走得很艰难,上半年买房拼运气,下半年买房看财力、靠关系。如果这3个要素都不具备,就注定要成为陪跑大军中的一员。近日,多地楼盘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只接受全款买房,拒绝公积金贷款,那么购房者的权益如何保障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热点城市楼盘只接受全款购房拒绝公积金贷款

近日在广东、福建、上海等地调查发现,一些开发商拒绝公积金贷款。没有内部关系根本无法认筹,想公积金贷款更是奢望。有些开发商只接受商业贷款,首付至少要五成,选房后三天内必须交齐。

在广州、深圳、上海等热点城市,开发商拒绝公积金贷款或要求全款购房也屡见不鲜。广纸区域内的楼盘基本拒绝公积金贷款。深圳的一些高端楼盘更开始走“封闭式”路线,客户看房必须提前预约,即必须登记、复印身份证,在指定的银行卡内存足钱款,等楼盘发出参观邀请才能实地看盘。位于上海徐汇滨江的百汇园已悄然开始蓄客和验资,由于意向客户较多且开发商急于回笼资金,售楼处竟公然贴出告示,要求客户必须全款购房。

开发商为何“嫌弃”公积金按揭贷款?

开发商之所以拒绝按揭贷款,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公积金贷款资金回笼慢。住房公积金贷款流程较为复杂,放款周期比较长。对于开发商来说,回款率是其考核的刚性指标。急需回笼周转资金的开发商认为公积金贷款流程繁琐、回款太慢,更愿意购房者付全款或使用商业贷款,以尽快回笼资金。一般放款时间在1.5-3个月。但季末、年底受额度所限,或者各地审批的原因,则放款速度更慢一些。其次,新房销售量少,开发商为资金快速回笼,首先选择支付全款的客户。

中原地产研究数据显示,10月份,上海仅有1个新项目入市,创历史新低。一线城市楼市全款买房的客户比例预计只有20%左右,但开发商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肯定优先选择全款客户。

上海市住建部门负责人认为,对于有条件获取公积金贷款的用户来说,各地公积金管理部门是支持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决定权被转到了开发商手上,尤其在货源不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多地出手遏制拒绝公积金现象,业内人士建议提高相关审批效率

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丁兴峰律师表示,全款优先等于限制了购房人平等选房、购房的权利,拒绝公积金贷款则直接违反相关法规。“房子是特殊商品,属于民生保障范畴,地方政府宜通过适当的行政手段,保障所有购房人的合法权益。”

早在2014年10月,住建部联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通知》,其中第七条明确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拒绝缴存职工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

据悉,针对拒绝公积金贷款的情况,多地近期已经出台相关政策,纠正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阻挠和拒绝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行为。

武汉市房管局9月23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规范销售行为的通知》,开发商不得区别对待全款和贷款购房,不得拒绝公积金贷款购房。违反规定的开发商,将面临暂停项目网上签约和预售资金监管账户资金拨付等严厉处罚。

南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近日下发文件,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或者现售商品房时,不得阻挠或者拒绝购房人选择住房公积金贷款。若开发商违反规定,则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通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暂停其新项目的建设开发审批手续。

此外,长沙查处11家拒绝公积金贷款的楼盘;成都近日规定,已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房地产开发单位应当在取得预售许可证之日起30日内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出住房公积金贷款项目合作申请,建立贷款合作关系;对于选择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的购房人,不得拒绝其购房,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增加限制条件或附加条件。

建议各地公积金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公积金贷款的审批效率,尤其要尽快满足首次购房、首次使用公积金群体的贷款需求,引导开发商平等对待购房者,保障住房公积金真正惠及刚需群体。(来源:中房网)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多地楼市进入全款买房时代 刚需购房者权益如何保障
来源:中国网地产2017-11-17 15:58:00
近日在广东、福建、上海等地调查发现,一些开发商拒绝公积金贷款。没有内部关系根本无法认筹,想公积金贷款更是奢望。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