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市合建公共住房提升“城市温度”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20-01-13 16:39:54

“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如果不能为他们建设一个可居之所,某种程度上说,就降低了城市的‘温度’,也降低了他们的建设热情。”12日,在深省政协委员聂竹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打破行政区域壁垒,为公共住房建设找到一条跨市合作、多方共赢的新模式,从而提升“城市温度”,让广大建设者“安居”而“乐业”。

●深莞惠三地共同面临住房资源紧张难题

聂竹青说,广东省在改革开放以来实现飞速发展,创造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也始终是各大城市的普遍难题。

聂竹青告诉记者,2018年深圳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将建设筹集170万套各类住房,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不少于100万套。但让人担忧的是,目前,深圳市土地资源遇到瓶颈,难以持续增加住房供应。

那么东莞和惠州情况如何呢?聂竹青表示,莞惠两地土地可使用面积比深圳大,常住人口比深圳少,但是由于城市建设和公共基础建设不如深圳完善,房源供给和消费需求的矛盾趋于紧张,也面临着公共住房严重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价格低廉的公共住房缺口比较大。

“当前深莞惠三地共同面临住房资源紧张的问题,亟待从省级层面考虑加以解决。”聂竹青说。

●深莞惠的交界地区自发形成组团趋势

在深圳工作,在临深地区居住,是不少深圳人的选择。聂竹青引用了这样一组数据分析——在深圳工作,在临深片区居住的深圳人约有8万人,其中居住在东莞占67%、惠州占18%、香港占15%。而从跨市域交通通勤数据分析,深圳与东莞、惠州的交界地区有形成新的组团趋势。

“深圳的沙井、松岗、公明、光明等与东莞的长安镇、虎门镇、大岭山镇联系强度已经超过了和深圳其他区域的联系强度,自发形成了新的组团。随着大都市圈发展及区域协同进一步加强,未来职住关系也需要在更大的区域空间尺度进行研究与统筹。”聂竹青说。

●推动建立都市圈城际住房合作机制

“开展跨市域公共住房建设,既能缓解深圳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的建设筹集压力,部分解决深莞惠三市居民的住房问题,又能促进东莞、惠州基础设施和市政配套发展,是一举多得、便民利企的利好举措。”聂竹青说。

解决用地问题是达成合作的先决条件。聂竹青认为,要探索在市域交界处、轨道沿线,建设占地1-2平方公里的配套齐全的大型安居社区。建议广东省在编制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对深圳的建设用地指标予以倾斜,设置专项用地指标用于临深片区(东莞、惠州)合作建设大型安居社区。

聂竹青建议,省政府应协调深莞惠三地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就临深片区合作建设社区涉及的户籍、教育、医疗等配套政策的突破进行沟通,将区域联动向纵深推进,推动建立都市圈城际住房合作机制。同时,通过推进城际交通建设,大力推进深莞惠三地边界地区合作共建,形成深莞惠一体化通勤圈。

“我们希望,深莞惠三地结合轨道交通和产业布局,通过合作建设、互惠共享、税收分成等方式在临深片区开发建设大型安居社区,让更多的建设者居者有其屋,激发他们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热情。同时,也以深圳带动临深地区的发展,实现多赢。”聂竹青说。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跨市合建公共住房提升“城市温度”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0-01-13 16:39:54
12日,在深省政协委员聂竹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打破行政区域壁垒,为公共住房建设找到一条跨市合作、多方共赢的新模式,从而提升“城市温度”,让广大建设者“安居”而“乐业”。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