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邹澜:新增信贷主要投向民营和小微企业

来源:中国网 2019-08-07 09:54:17

中国网财经8月5日讯 今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邹澜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主动对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质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在降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

央行邹澜:新增信贷主要投向民营和小微企业-中国网地产

中国人民银行市场司司长邹澜中国人民银行市场司司长邹澜

一是缓解银行信贷供给面临的流动性、资本、利率约束。新年伊始降准1个百分点,开展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运用多种工具提供流动性,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缓解利率约束,以银行永续债为突破口缓解资本约束,开展银行票据互换操作支持永续债的发行,增加的信贷主要投向民营和小微企业。

二是精准发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向引导作用,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适时调整宏观审慎评估政策参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针对民营、小微企业缺乏抵押担保品的情况,人民银行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融资产品,拓宽抵质押物范围。目前已经取得一些进展,比如说中国银行推出“中关村模式”,认可企业核心技术及专利权的资本属性,为科创型小微企业增信增贷。北京银行创新推出“智权贷”“软件贷”“节能贷”等信贷产品,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服务。宁夏银行开展林权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存货监管质押等融资担保模式,有效盘活民营、小微企业资产。

以下为演讲实录:

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主动对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质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在降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缓解银行信贷供给面临的流动性、资本、利率约束。新年伊始降准1个百分点,开展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运用多种工具提供流动性,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缓解利率约束,以银行永续债为突破口缓解资本约束,开展银行票据互换操作支持永续债的发行,增加的信贷主要投向民营和小微企业。

二是精准发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向引导作用,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适时调整宏观审慎评估政策参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针对民营、小微企业缺乏抵押担保品的情况,人民银行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融资产品,拓宽抵质押物范围。目前已经取得一些进展,比如说中国银行推出“中关村模式”,认可企业核心技术及专利权的资本属性,为科创型小微企业增信增贷。北京银行创新推出“智权贷”“软件贷”“节能贷”等信贷产品,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服务。宁夏银行开展林权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存货监管质押等融资担保模式,有效盘活民营、小微企业资产。

同时也要看到,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的难点和痛点,要切实降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还需要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供给的匹配度:

一是发挥大型银行头雁效应,引导中小银行在竞争中积极拓展新客户,提升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市场竞争性。

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产品,开发出更加适合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

三是理顺适应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融资方式,为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更为有利的制度和市场环境。

四是通过贷款利率两轨并一轨,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推动更多金融资源转向小微企业和贷款实际利率下行。

随着竞争加剧,银行会想办法解决抵质押品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从而形成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长效机制。谢谢。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央行邹澜:新增信贷主要投向民营和小微企业
来源:中国网2019-08-07 09:54:17
今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邹澜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主动对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质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在降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