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更新中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记忆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7-11-29 09:39:00

原标题:在城市更新中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记忆

市政协召开“以创新提升深圳文化发展质量”专题协商会

委员们为深圳文化发展建言

今年,市政协开展“以创新提升深圳文化发展质量”专题调研,并形成了1个总报告和4个分报告。28日,市政协召开“以创新提升深圳文化发展质量”专题协商会。委员们根据调研情况,从提升原特区外公共文化产品质量、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为城市保留历史文化记忆、更好地推广阅读以及人才吸引培养等方面积极为深圳文化发展建言。

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配送制度实现流动共享

“近年来,深圳以创新提升文化发展质量取得了较大成效,为深圳建设成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昨天,市政协委员姜安代表总报告调研组发言时对深圳近年来的文化发展作肯定的评价。

但姜安也提出,深圳文化创新发展虽然成绩不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提质增效。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为例,姜安指出,深圳市、区之间及各区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不易,原特区外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加快提升原特区外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调研组组长、市政协常委梁敏华给出了具体数据:2016年,各区文体传媒支出占一般公共支出比例显示,坪山、光明、大鹏等区(新区)均不足1%,与福田、南山、罗湖、宝安、龙岗有显著差距。另一方面,原特区外地区,除龙岗拥有大运中心外,宝安、龙华、坪山、光明、大鹏目前均未有建成的市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此外,新建区(新区)区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健全,规划建设进度缓慢。目前,原特区外区级公共文化场馆数量明显低于原特区内地区,占全市同类场馆比重仅为1/3。而街道、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更是滞后。

“建议制定明确清晰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标准,提升原特区外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质量。”梁敏华表示,建议进一步强化市区两级政府主体财政投入责任。重点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投入占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或GDP的具体比例,以公共文化投入机制的标准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标准化。同时,建议制定流动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配送标准,通过配送实现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在原特区内外流动与共享,有效破解原特区外地区自身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结构不合理,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与服务供需不匹配,高品质、品牌化公共文化产品稀缺等问题。

统一数据管理历史建筑防止随意拆除

城市更新与旧村改造中,历史文化遗存如何实现更好地保护?市政协委员黄玲代表调研组发言时指出,调研小组了解到,深圳市现存登记在册历史文化空间遗产仅有1116个,且大部分定级为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类型,大部分定级文物处于空置保护状态,保护利用现状不佳,造成了巨大的空间浪费。而在城市更新中,更是有不少历史文化建筑被简单地拆除破坏。

“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黄玲说。对此,调研组建议,要加强宣传与保护,切实保护我市历史文化遗存。通过信息共享,实现遗产保护的实时联动和有效监督。对已定级或挂牌历史建筑、已纳入历史风貌区的建筑及未定级的历史建筑实施统一数据管理,防止随意拆除。同时,借助特区立法权,为未定级历史建筑制定专项法规,实现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扩大保护类别,将更多历史建筑纳入历史文化保护范畴。

“我们希望能为深圳这座城市保留历史文化记忆,增强深圳的历史文化底蕴。”黄玲说。

建立阅读公益基金让阅读活动可持续发展

深圳是一座书香之城。如何更好地推广阅读,为深圳文化质量提升做贡献?市政协委员尹昌龙建议,建立阅读公益基金,使更多需要享受阅读却又没有条件的人,都能获得享受阅读文化的红利。

尹昌龙认为,阅读是一项非功利的行为,具有极强的公益性,通过阅读公益基金,可以推动阅读走向更多的人群,使更多的人获得阅读的机会,获得成长的机会。“深圳可将公共财政作为引导,建立阅读基金,并鼓励企业、社会广泛参与,打破政府财政‘单打一’的格局,使各方力量汇入阅读推广中,真正让阅读这项公益活动得到更多的经济支持,同时也使阅读活动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市政协委员张岩则建议,要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创新基层图书馆运行机制,使深圳“图书馆之城”优良的建设成果向基层渗透。张岩说,部分基层图书馆目前存在设施陈旧、资源缺乏、活力不足等问题,根子出在条块分割的管理机制上。因此,她建议,各区政府借鉴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先进经验,打破管理壁垒,统筹管理资源,推动实现以区图书馆为总馆、街道社区馆为直属分馆的“人、财、物”垂直管理的总分馆制,人员、经费、业务由区图书馆统筹管理,彻底改变目前基层图书馆“块块”属地管理,“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局面,促进 “图书馆之城”先进的服务理念、专业的人力资源、丰富的文献资源和规范的业务标准向基层倾斜和延伸,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效能。

让深圳成为全球文化人的栖息地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调研组发现,当前,深圳市文化创意领域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人才结构性短缺等问题。

姜安指出,调研发现,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总量较大,但较多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产业链中低端,特别是制造环节,创意研发人才较为紧缺,绝大部分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较低或没有专业技术职称,中高技能人才占比不足1/3。人才集聚平台和交流载体较少,高端文化人才表彰鼓励政策力度不够,专业人士交流和激发创意的公共文化空间不足,生活成本高与薪酬偏低的压力较大,人才队伍不稳定。

为此,调研组建议,制定完善文化人才政策,增强我市对高端文化人才的吸引力。如开辟文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在解决文化人才住房、就业、职称申报以及子女上学等方面推出更多新的办法和举措,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环境,以形成我市吸引和留住优秀文化人才的新优势。同时,及时制定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的专项人才扶持政策,出台培育各类文化创意高端人才的具体措施,建设终身艺术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此外,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对体制外文化人才进行扶持与培养的长效机制,切实优化现有体制外文化人才的生存及创作环境。

市政协委员吕绍纲则建议,建议建立深圳文化名流引进与培养系统规划,让各种“大IP”在深圳生根发芽,让深圳成为全国全球文化人的栖息地。“这个规划,应照顾到多个层次。包括邀请中国与世界级文化名人来深客座创作;邀请国内外知名文化人士以大学与文化园区为载体,建立各种工作室,繁荣创作与交流,以及培养深圳本土年轻文化门类与文化人等。”

委员声音

相对于强大的经济活力、科技活力、创新活力,深圳的文化活力、人文活力还有不足,增强深圳社会人情温度、诚信程度、感恩厚度等道德文化素养的工作势在必行。深圳应该以 “创新文化”和“感恩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两个驱动轮,在深圳打造深入人心的文化价值观体系,为中国探索解决目前城市发展中遇到的社会问题提供实践案例,引领中国社会建设工作的创新治理,探索形成独特的社会管理工作创新模式。

——市政协常委房涛

据统计,目前我市有文化创意企业4万家,从业人员超过90万。建议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文化创新、青年创新、金融创新为联合体,打造多个具有深圳特色的文创领域的专业性众创空间,为不同的创客群体提供低成本、高品质、有特色的文创平台,并逐步形成标志性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从而孵化出更多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创企业。

——市政协委员曹国文

结合我市不同公园的区位优势、历史特点和周围居民构成,以主要市政公园为试点,按照“一公园一特色”的原则,为每个试点公园确立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性格”,为其配套必要的硬件设施建设,向社会让渡公共文化空间,形成文化面目清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公园”新格局。

——福田区政协委员王俊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在城市更新中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记忆
来源:深圳特区报2017-11-29 09:39:00
今年,市政协开展“以创新提升深圳文化发展质量”专题调研,并形成了1个总报告和4个分报告。28日,市政协召开“以创新提升深圳文化发展质量”专题协商会。委员们根据调研情况,从提升原特区外公共文化产品质量、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为城市保留历史文化记忆、更好地推广阅读以及人才吸引培养等方面积极为深圳文化发展建言。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