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赶超国际巨头重在“玩转”传统文化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7-11-16 17:15:00

原标题:中企赶超国际巨头重在“玩转”传统文化

记者调研发现,一方面,受益于快速的市场增长以及独特的中国文化底蕴等因素,中国主题公园企业仍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仍需弥补经验积累不足和全球运营能力缺乏等弱点,在竞争中进一步壮大。

近日全球旅游业权威机构主题娱乐协会(TEA)与第三方旅游 行业研究及咨询机构美国AECOM集团联合发布了《2016年全球主题公园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以年接待游客数量计算,华侨城、方特和长隆分别排名全球第四、五和七位。而美国迪士尼、英国默林和美国环球影城依然牢牢占据前三甲。

受访人士表示,虽然中国主题公园产业跟国际巨头相比还有差距,但近些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只要善用中国在巨大市场、深厚传统文化和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上的优势,中国企业完全有可能追赶、甚至超越世界巨头。

首先,中国主题公园背靠巨大市场,增长潜力大。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正在爆发。《2016年全球主题公园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2016年,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主题公园游客量增幅较为显著,入围前十位的三家中国主题公园整体游客增长率远高于其他国家,其中华强方特2016年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7%,华侨城与长隆集团分别同增11.9%、16%。

其次,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提供了无尽的知识宝库。华强方特集团总裁刘道强说,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先贤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原生态民间故事、传说和神话,中国主题公园不需要从国外购买知识产权,就可以从中华文化中汲取丰富的创作养料。

“比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华强方特东方神画主题园的诞生,就是我们大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经过多年的潜心设计、技术研发和内容创作而实现的,这在国内外都没有先例。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说。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增强,海外市场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多国曾公开提出建造中国元素主题公园的计划。尤其“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万达、方特等主题公园厂商已建、在谈的海外主题公园项目数量急剧增长,包括伊朗、法国、印尼等多个国家,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迎来有利时机。

依托乐园,这些文化旅游企业跨界发展,多方位传播中华文化。如方特输出的主题公园在伊朗收获巨大市场,其以“熊出没”为代表的动漫作品为例,已累计出口25万分钟,覆盖美国、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尼克、迪士尼、索尼等国际主流媒体热播;“熊出没”大电影还持续登上土耳其、韩国、俄罗斯等多国院线,并取得同类电影榜首的好成绩。

伴随“中国风”劲吹,一批文化旅游企业正加快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利用高科技“讲好中国故事”。如方特集团打造的“美丽中国”三部曲,分别为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园”,以革命战争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类“复兴之路爱国主义主题园”,以畅想未来中国为主题的高科技类“明日中国主题园”;如长隆集团在做的熊猫乐园;中华恐龙园的“兰州丝绸之路”项目等等。

专业人士建议,重视并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如搭建“走出去”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充分发挥其作为新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有效载体的作用。

最后,深谙本土消费者需求也将成为中国主题公园一大利器。长隆集团市场部总监熊晓杰说,现在一些中国主题公园有误区,认为购买了全世界最好的设备、引进最好的技术和人才、采用最好的创意,在中国就能够成功。但长隆在国际大马戏上就走过弯路,以为产品都是“世界最好的”,自然就受中国消费者欢迎,但后来就是“叫好不叫座”。后来,长隆全程参与产品设计和规划,要求每隔2分钟就要有笑点爆点,产品大获成功。因此,长隆发展出一个全新理念:“中国创意、全球采购、世界生产”。

“我们用了全世界最好的设备、技术和人才,但创意和主导必须是我们,因为我们更懂消费者需求,更懂在中国运营的规律。总结长隆成功的经验,我认为跟研究透中国消费者心理是分不开的。”熊晓杰说。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中企赶超国际巨头重在“玩转”传统文化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7-11-16 17:15:00
记者调研发现,一方面,受益于快速的市场增长以及独特的中国文化底蕴等因素,中国主题公园企业仍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仍需弥补经验积累不足和全球运营能力缺乏等弱点,在竞争中进一步壮大。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