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A股起涟漪 数十家隐形地产股集中退房

来源:中国网·地产中国综合 2017-04-21 08:09:00

(原标题:楼市调控A股起涟漪 数十家“隐形”地产股集中“退房”)

在房地产调控逐步加强的大背景下,一些从事实业的上市公司选择离地产而去的做法,则开始引发市场的更多联想。

当“上市公司卖房成为营收的半壁江山”、“卖房保壳”的新闻言犹在耳,一些上市公司已经抢先一步,出售或彻底剥离房地产业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A股上市公司中,经营范围包含“房地产开发和经营”共有333家,还有不少非房地产上市公司,则因为火热的地产行情,一度被外界视为“隐形地产”公司。

但是,今年以来,深大通(000038.SZ)、海航投资(000616.SZ)、宜华健康(000150.SZ)等数十家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公告,出售或剥离旗下房地产业务。

4月20日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对此认为,“随着北京、广州等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加码,楼市已进入下半场”。他指出,由于拿地和后续开发成本增加,留给中小房企以及跨界进入者的机会将越来越少,“大鱼吃小鱼”的并购和“强强联合”将成为房地产江湖的“新常态”。

而在房地产调控逐步加强的大背景下,一些从事实业的上市公司选择离地产而去的做法,则开始引发市场的更多联想。

“隐形地产”公司“退房”

原本主营房地产开发的深大通正一步步剥离原有业务。

其4月15日披露的2016年报显示,其主营业务已由房地产开发转型为移动数字整合营销服务与线上线下新媒体运营业务。

2016年该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0.2亿元,其中广告传媒收入近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87.19%,而以27.5亿元收购的两家公司浙江视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冉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也将被纳入2017年一季度财报

相比之下,2016年该公司房地产业务营收仅为1.31亿元,占比12.81%。

“2015年中旬,公司在股东大会上最早提出剥离房地产业务的想法,预计到2017年8月,房地产业务会全部剥离上市公司。”深大通证券事务部一位工作人员4月20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的房地产板块地位尴尬,“目前还有一些尾盘没有销售完,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对业绩贡献比较微薄”。

“类似深大通等企业,虽然对地产开发有一定的预期,但是其地产业务规模难以做大,加上近期的政策调控,会让其产生相对悲观的情绪,所以转让股权的做法符合预期”,4月20日下午,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就此指出。

无独有偶,4月18日,丰华股份(600615.SH)亦公告称,向欧银亨泰(北京)置业有限公司转让所持有全资子公司北京沿海绿色家园世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款2.9亿元。

“这是公司的最后一个房地产业务”,当日下午,丰华股份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表示,早在2014年就开始逐步剥离房地产业务,主营镁合金类金属制品。

其实,2014年以来,丰华股份就开始对房地产板块采取“清理、整顿”的经营方针,比如转让出售了旗下都江堰公司股权,另一方面,收购控制重庆镁业50%股权,宣布战略转型。

作别房地产业务的还有红豆股份(600400.SH)。4月上旬,该公司披露,拟将其持有红豆置业60%股权以8.2亿元转让给控股股东红豆集团,由此前的“房地产+纺织”的双主业到专注服装,发力智慧红豆项目。

而另一些上市公司早在去年底就考虑出售地产业务。

坐标深圳的国农科技(000004.SZ)早在去年7月高调宣布转让旗下北京国农置业有限公司99%的股权,转让价格为1.07亿元,由此转向生物医药。

这笔出售为其2016年业绩增添了靓丽的一笔。年报显示,国农科技2016年营收2.88亿元,同比增长138.82%,净利润0.3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051.21%。

只不过,国农科技生物医药业务毛利率这几年持续下降,从2013年的56.67%已经下降至2016年的15.96%,其后续盈利能力如何,仍存疑问。

与之相似的还有宜华健康,其在2016年彻底剥离房地产业务,还通过收购亲和源58.33%股权进入养老产业,完成战略转型。2016年报显示,宜华健康主营医疗,营收占比达到98.35%,房地产销售占比仅为0.33%。

此外,2016年底,中航地产(000043.SZ)以23亿元向保利地产(600048.SH)出售房地产开发业务,理由是“置出未来行业风险较大、盈利增长能力较弱的房地产开发业务”,“聚焦物业资产管理”。

地产江湖回归“新常态”

“一些城市的拿地成本高达5亿元,后续项目开发成本也很大,所以对部分主业并非房地产的上市公司来说,在市场还没降温的时候开始商务谈判,有利于回笼资金。” 20日下午,严跃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随着拿地成本和后续开发成本水涨船高,不少“隐形房企”对高门槛的房地产江湖望而却步。

张宏伟则提到,随着国内城镇化率接近60%,楼市已进入下半场。“我认为两个趋势会非常明显,一个是央企与品牌房企并购加剧,中小房企开始 退房 ,另一个是,一些跨界进入楼市的房企将出现集中 退房 现象。”

在他看来,留给中小房企以及跨界进入者的机会越来越少。

“中海系、招商系、保利系、绿地等这些千亿规模的央企、国企,他们想要通过重组形成 巨无霸 ,另一方面,大牌民营房地产企业也不甘示弱,恒大这几年收购中渝置地、嘉凯城、廊坊发展、万科等房企旗下物业或股权,融创也收购了天朗、中渝置地、融科智地、金科等房企的项目或股权,发展势头很猛。”张宏伟说。

而一些经营状况不佳的地产公司则开始剥离旗下业务。

无论是莱茵置业(000558.SZ)转型体育产业、华丽家族(600503.SH)转型石墨烯、东方银星(600753.SH)转型建材贸易、浙江广厦(600052.SH)转型体育影视文化,这些上市公司都在悄然退出地产红海。

4月20日浙江工业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虞晓芬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如果本身不是地产企业,跨界来做地产,在拿地能力、开发能力、融资能力等方面肯定不如大型房企竞争优势明显,就有可能退出或者被收购”。

“房地产快速成长的阶段已经过去,这个行业以后的集中度将越来越高,当时那些盲目进入楼市的上市公司,现在趁着市场回升出售房地产,对他们来说,也算有较好的投资回报。” 虞晓芬4月20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调控A股起涟漪 数十家隐形地产股集中退房
来源:中国网·地产中国综合2017-04-21 08:09:00
在房地产调控逐步加强的大背景下,一些从事实业的上市公司选择离地产而去的做法,则开始引发市场的更多联想。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