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制持续收紧,海外置业也成抢上“末班车”!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7-04-17 09:33:00

中国网·地产中国原创报道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增大和国内人群对于海外教育、养老、医疗等需求的增加,大量资金选择海外置业。然而,愈发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却成了横在他们面前的拦路虎。

2016年12月31日晚间,外管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就改进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答记者问”,表明个人年度购汇5万美元的便利化额度没有变化,同时重申了个人购汇不得用于海外购房及投资等未开放的资本项下交易。这被外界解读为对前期政策的落实进行更为细化、精确的管理。

2017新年伊始,外管局祭出新招。自1月1日起,我国居民购汇时必须要填写一份《个人购汇申请书》,尽管每人5万美元的购汇额度并没有被下调,但购汇流程相比以往更加复杂且加大了违规惩罚力度。具体来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细化申报内容,对换汇目的进行严格审查和过滤;强化银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责任;对个人申报进行事中事后抽查并加大惩处力度。

此项制度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有人将之称为“史上最严外汇管制”。然而,即便如此,国人海外置业的热情也似乎并未被削减,今天刚刚闭幕的北京春季房展会上海外展区的表现便可见一斑。

据春展组委会披露的信息显示,今年展会汇集了来自泰国 、日本 、美国 、澳大利亚 、西班牙 、葡萄牙 、德国 、希腊等近30个国家的项目,阵势浩大。而更为浩大的则是热情高涨的购房人。

在北京春展现场,中国网·地产中国观察到,不少咨询机构现场座无虚席,场面火爆。

挡不住的人潮

学区房成了某些海外置业服务机构的卖点

海外置业讲座现场也是听众众多

北京房展组委会国际业务总监魏克非介绍,今年海外项目的参展比例有较大调整,一个是韩国项目从展会中取消了,另一个是澳洲项目有所减少。因为从去年6月份开始,澳洲银行已暂停向海外客户提供贷款。此外,欧洲项目也在减少,一是由于恐怖袭击,另一个是难民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短期内都将难以解决。

据现场一位英国的房屋置业顾问介绍,自今年外汇管制新规之后,前来咨询的购房人群明显增多,加之7月份外汇管制将再度收紧,许多人急于在此之前早点“上车”,以防日后更加被动。同时,由于去年英国脱欧的契机,使得英国房价不但没有预期中的下跌,反而在16年实现4.5%的涨幅,造成许多人对英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外汇管制的资金受限问题,该顾问透露,目前公司主要通过电子银行转账的方式突破管制。

反观热情高涨的购房人群,一位年近50岁计划购买英国房产的李先生表示,目前,英国平均房屋租金收益率稳定在6%-7%,并呈上扬趋势,如果好地段的优质资源租金收益可以达到10%,而国内大部分城市的房屋租金收益只有1%-3%,再加上英国的政治经济环境趋稳,不动产法的变动机率较低,因此有意购买英国房产作为投资。对于外汇管制的问题,李先生透露,自己打算采取笨办法,靠每人5万美元凑人头“蚂蚁搬家式”方法来转账汇款,但是又听说这种方法曾经被查过,自己内心也很忐忑,不知道能不能“闯关”成功。

另一位40岁张女士表示,自己看中一套位于美国加州的别墅,唯独不知道怎样才能安全汇款。“美国开发商对于资金环节非常谨慎,往来汇款只能靠自己想办法,有朋友向我介绍地下钱庄的方式转账,但考虑到交易额较大,风险性较高,我暂时没有考虑。”

现场另一位德国置业顾问介绍到,去年位于德国汉密尔顿的房子涨幅高达25%,吸引了大批投资者海外购房。对于外汇管制的问题,该顾问谨慎的透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每年每次付房屋总价的20%,可以保证成功躲避外汇管制,不过具体操作就不便透露了。”

“目前,投资海外房产依然是一个热度不减的趋势。一方面源于国内一线房价居高不下,且房屋出租收益率一直处于低位,另一方面源于人民币持续贬值,为保证资产安全,海外投资房产依然是个人资产保值升值的常用手段,这即便是严厉的政策也无法显着削减的。”魏克非表示。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外汇管制持续收紧,海外置业也成抢上“末班车”!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7-04-17 09:33:00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增大和国内人群对于海外教育、养老、医疗等需求的增加,大量资金选择海外置业。然而,愈发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却成了横在他们面前的拦路虎。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