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京沪高铁第二通道提上议程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7-03-07 08:56:00

正在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代表团联名提出议案,呼吁将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纳入国家生态建设规划,将淮海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区域规划。议案中,建议加快“京沪高铁第二通道”的规划建设,并将规划时速提高至300公里,加快“京沪高速扩容改造”工程的规划建设进度,并扩容至双向8车道。

3月6日下午,江苏团举行大会开幕后首次集中采访活动,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扬州市政协主席朱民阳、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窦希萍等五位全国人大代表就上述相关问题接受采访。

苏中苏北不能走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徐州,这5个城市之间的关联,可用“一水相牵”来形容。

江淮生态大走廊位于南水北调东线长江与淮河流域之间,以京杭运河为主干线,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所流经的地级市为主要范围,包括的正是这5个城市。

江苏代表团的议案中提出,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对于保障沿线水域生态环境、促进南水北调水质稳定达标具有决定性的重大意义。同时,可以倒逼沿线地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绿色化发展,强化区域合作与互动,明显提升沿线地区的综合实力。

“苏中、苏北的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陈蒙蒙代表说,江淮经济区在布局产业的选择上首先要把好环保关,环保的基础设施要跟上。江淮生态走廊在重要的水系通道上,要形成苏中、苏北生态保护网。

陈蒙蒙代表建议,打造江淮生态走廊还应该把“一串湖”给保护起来,骆马湖、洪泽湖、白马湖、绍白湖、微山湖,这是苏北、苏中地区保护好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还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的湖泊保护起来,不能再恶化。”

加强跨区域合作,建立协调机制

“淮海经济区包括20多个城市,但是彼此间的联动还比较分散。”张国华代表认为,把江淮生态大走廊、淮海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规划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加强区域的联动,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

“区域一体化,可以避免城市之间资源的重复。”姚晓东代表则提出,目前淮安、扬州、连云港等相邻城市都有机场,好的线路大家都要开,而客源又不足,“其实城市间离得很近,如果各自有重点,就可以实现整个区域共享社会基础设施,社会运行成本会大大降低。”

江苏代表团的议案就此提出建议,即按照整合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打破行政分割,建立跨区域发展合作协调机制,探索建立流域性的综合管理与决策机构。

建议“京沪高铁第二通道”提速

“江淮生态大走廊概念提出后,也为南水北调输水廊道往北输送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条件。”窦希萍代表认为,这有助于保证输水廊道的饮用水安全。

江苏代表团在议案中建议将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最严格的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永久性禁止高污染项目发展,限期治理重点污染企业。其次,加大对重大生态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对交通设施、生态建设、监控能力建设、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工程和重大项目予以重点支持。一是建议加快“京沪高铁第二通道”规划建设工作进度,并将规划时速提高至300公里;二是建议加快“京沪高速扩容改造”工程规划建设进度,并扩容至双向8车道;三是建议推进实施京杭大运河航道整治提升工程,开辟“南水北调东线专用输水通道”;四是建议规划实施“淮河流域防洪排涝综合整治工程”,提高淮河流域防洪、排涝能力和工程稳定性。

沿京杭大运河打造文化旅游带

江淮生态大走廊串联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是长江、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带。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唯一的在用世遗项目,沿河文化遗存丰富。朱民阳代表建议,在对沿运河地区一些遗产点加以保护的同时,以旅游加文化打造一个“文化旅游带”,城市之间联合起来变成一个整体推向世界,“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以生态为底色,以绿色为前提的基础上,所以生态廊道建设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本身就是很重要的支撑。”

朱民阳代表认为,生态廊道建设问题,不仅仅是山清水秀,最重要的是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变革,以生态保护倒逼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加快建设京沪高铁第二通道提上议程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7-03-07 08:56:00
正在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代表团联名提出议案,呼吁将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纳入国家生态建设规划,将淮海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区域规划。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