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为中国经济提供全新动力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7-03-01 09:10:00

(原标题: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为中国经济提供全新动力)

在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召开座谈会,在讲话中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一年后的3月2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4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时至今日,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已有三年,这一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目前该战略正在有条不紊地落实。比如北京副中心的建设基本完成,北京大红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等区域性商品批发交易市场迁往河北,区域性枢纽机场正在建设过程中等等。目前,河北省和天津市先后举行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被作为2017年区域内相关政府部门工作重点,2017年将是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三年率先突破的全面“收官年”。

理解这一战略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北京的核心功能,2014年2月,习近平考察北京时曾对北京的核心功能明确定位,即要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这意味着,长期以来承担经济中心功能的北京,需要做减法,这应该列出产业“负面清单”,而加法则是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利用北京最强大的人才与科研机构优势,推动创新性科技企业的发展。

目前来看,北京除了转移一些批发市场之外,主要是利用一些政策控制人口数量,即提高低端服务业的门槛。目前支撑北京经济的主要是央企总部以及金融企业,再加上一些科技类公司或跨国公司。事实上,除了这些公司之外,因为北京的房价以及人工越来越高,一些企业也都正在迁出。

目前的关键挑战是,北京在经济上做减法,而天津、河北等地区会因此而增加什么?因为这些减掉的本身主要是依附于北京市场存在的行业或企业。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会因为北京疏解非核心功能而出现一种存量的产业转移,但该地区的发展仍然依赖各自的增量,这就需要各地不断改革,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事实上,北京与天津拥有全国最好且最密集的大学、科研机构等资源,完全可以推动该地区成为全国的创新中心。这需要该地区增强一种源自市场的动力,否则这种优势难以落地。京津冀在协同发展的时候,需要强调政府必须提供高效的服务功能,给企业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尊重市场,服务市场。目前看,这种区域性的创新发展仍然亟需一种市场机制与市场文化的推动。北京在郊区开始建设科技城,天津也设立了自贸区,但是市场活力仍需加强。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目标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大气污染。从过去三年的情况看,环境治理仍需推进。这是由河北等地区的产业结构决定的,治理污染的成本谁来支付,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何在,这些问题成为了该地区环境治理的主要挑战。去年底以来的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需要更为长远的规划以及更加紧密的协调。

在过去的三年里,在三地政府的努力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尽管还存在一些困难,但目标是明确的,在共建、共享、开放的政策引导下,三地逐渐会开辟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只要坚持不懈的解决问题,携手并进,推动战略落实,三地通过进一步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必将形成北方经济发展新高地,为整个环渤海经济区注入发展新动能,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全新动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为中国经济提供全新动力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7-03-01 09:10:00
时至今日,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已有三年,这一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目前该战略正在有条不紊地落实。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