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重拳出击呵护”龙江蓝” 全方位治理大气污染

来源:黑龙江日报 2016-11-25 08:35:00

重拳出击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多措并举呵护“龙江蓝”。通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治理大气污染,我省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数据表明,2015年全省PM10年均浓度由2014年的6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参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的12个城市PM10年均浓度为68微克/立方米,较考核基准年下降2.9%,超额完成了国务院下达我省的2015年度PM10浓度较基准年下降1.5%的目标要求。
  治理雾霾龙江在行动
  进入2016年冬季,面对雾霾高发期,我省连续召开会议,全方位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仅在11月10日省政府召开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会议,就提出一系列强有力的治理举措。包括构建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体系,降低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门槛;今后出现重污染天气,将组成督查组督查;未来拟建哈尔滨、大庆、绥化三市联防联控大气污染机制;哈尔滨市拟建大气超级实验室二期,立体检测污染物等等。
  近年来,省委书记王宪魁、省长陆昊多次对大气污染防治作出重要批示,并亲自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低质煤整治、燃煤锅炉改造、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等工作,督促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燃煤质量管理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对煤炭生产至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管,引导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燃煤污染治理。省政府印发了《黑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分地域、分等级、分时期”科学确定行动目标,用“最严标准、最严措施、最严处罚、最严责任追究”等强力举措推进实施,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推进的良好格局。不断推行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构建部门间统筹协调、联动施策、信息共享的工作框架。政府主导、环保牵头、地方推动、企业施治、
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推进体制机制不断深化。
  综合施治力度不断加大

  突出重点,综合施治。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力度不断加大,正在努力实现从单一污染物控制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转变。
  2016年截至9月底,强化重点行业工业污染防治。全省完成工业企业和燃煤锅炉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治理项目99项,完成年度计划的71.7%,完成加油站和储油库油气回收治理项目872个,完成年度计划的94.3%;进一步减少煤烟型污染。加快推进10吨以下燃煤小锅炉淘汰和能源替代。全省淘汰和改造燃煤小锅炉1562台,完成年度计划的104%,可减少燃煤35.82万吨;注重机动车污染防治。全省13个市(地)均开展黄标车限行,淘汰黄标车34731辆;大力推进秸秆禁烧工作,积极调整种植结构。2016年减少玉米种植1922万亩,秸秆产生量减少1900万吨;严格城市扬尘污染控制。全面开展绿色工地标准化建设,控制建筑工地扬尘。加强城管、交警等部门联合执法,控制渣土运输扬尘污染。大力提高城市道路清扫能力,改善市容环境卫生。
  坚决严惩 让污染无处遁形
  对污染行为绝不手软,让污染行为无处遁形。2016年初,我省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专项执法行动,全省共检查各类污染源11252家(次),查处环境违法企业626家(次),对7家违法企业的生产设备实施了查封,责令2家违法企业限制生产。对235家(次)企业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了行政处罚,罚款1727.8万元,其中按日连续处罚案件12起,罚款1114万元。
  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我省9月份开展了2016年大气污染防治及“冬病夏治”专项督查,共督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佳木斯、七台河、鹤岗、绥化8个市,对各地大气污染治理项目进展情况、重点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及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等进行督查。为推动燃煤锅炉环境整治及小锅炉淘汰工作,组织开展了燃煤锅炉专项执法检查。对重点地区哈尔滨市9区、9县622家单位766台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小锅炉进行了检查,对地方推动困难的38家中省直部门76台小锅炉进行了逐一排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黑龙江重拳出击呵护”龙江蓝” 全方位治理大气污染
来源:黑龙江日报2016-11-25 08:35:00
重拳出击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多措并举呵护“龙江蓝”。通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治理大气污染,我省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数据表明,2015年全省PM10年均浓度由2014年的6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