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桥公路桥封闭施工后首个工作日直击江北居民出行——
公交 出行速度变慢,客流减少
昨天是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封闭施工后首个工作日,清晨,本报记者兵分多路赶赴江北,了解江北市民的出行情况。
道路 浦珠路高峰时拥堵,沿山大道路宽车稀
早上7点半,记者来到桥北逗号广场。桥北地区通往隧道一共有3条大路,分别是江北大道快速路、浦珠路和沿山大道。
记者驾车从逗号广场出发,沿浦珠路往扬子江隧道驶去,以往拥堵不堪的逗号广场如今格外通畅,不过车驶到柳洲北路浦珠北路路口时,前方车辆排起了长龙,记者花了1个小时才驶到扬子江隧道入口处。
江北大道的路况比浦珠路好不到哪里,过了泰山新村转盘后往南走,一路车多缓行。
不过,记者发现,位于江北大道以北900米处的沿山大道几乎没什么车,记者以40公里/时的速度驶到沿山大道浦镇大街路口,随后右转进入扬子江隧道。
交警九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昨天江北地区早高峰比往前提前了半小时,6点40分左右,浦珠路和江北大道的车流开始增多,并逐渐出现积压,但沿山大道车流量很少;7点以后,江北大道和浦珠路车流都出现了饱和,尤其是浦珠路,严重时车辆从扬子江隧道入口处一直积压到柳洲北路路口,近8公里长;9点半,江北地区道路逐渐恢复正常,早高峰结束。
隧道 早高峰扬子江隧道因车多一度交通管制
正如交管部门先前预测,扬子江隧道将承担原大桥交通流量的73%—85%,昨天早高峰时,不少车辆选择从扬子江隧道通行。
7点半以后,从扬子江隧道出来的车流对定淮门大街、古平岗立交沿线交通带来了不小压力,交管部门综合考虑后,8时许,对扬子江隧道进行临时交通管控,引导车辆往长江隧道通行。
记者在长江隧道看到,虽然车流量有所增加,但并未出现大范围积压。昨天7:00—9:00,长江隧道一共通行了16351辆车,同比增长20.4%。
扬子江隧道则因临时交通管控,在7:00—9:00这个时段,车流量仅有13131辆,较封桥前同期下降了0.82%。
不过就整个白天的车流量来看,扬子江隧道增幅明显。5:00—16:00,长江隧道总流量5.9万辆,同比上周一增长14%;扬子江隧道总流量5.1万辆,同比增长50%。
轮渡 迎来近5年最大一波早高峰
昨天上午,轮渡迎来了近5年来最大一波早高峰。
早上7点10分,记者来到浦口码头,虽然轮渡公司的船比往常增加了14个班次,但仍是“船少车多”。记者看到,因突然增多的非机动车流,等候上船的非机动车队伍一直排到了马路上。
“相比扬子江隧道,轮渡更‘靠谱’一些。”家住桥北的曾先生第一次坐轮渡,为此他提前15分钟出门。他告诉记者,他的工作单位在大桥附近的姜家园,之前乘坐公交车上班,因考虑到扬子江隧道可能会堵,因此选择轮渡出行。
市轮渡公司表示,大桥封闭后,第一个早高峰从早上5点一直持续到9点10分,运送客流达到6700多人,非机动车超过4000多辆。他们比以往加开轮渡14航次,总开行次数达45航次,为近5年来最高。预计全天客流将达到大桥封闭前的两倍多。
地铁 三号线早高峰客流增7.2%
昨天上午7:41,记者来到开往秣周东路方向的站台。由于候车乘客较多,站台上设置了瞭望台,保安员正在瞭望台上维持秩序。站台候车电子屏上显示,早高峰期间,列车的行车间隔在2—3分钟之间。
一辆列车进站,由于车厢内已站满了乘客,记者没能挤上这班地铁。好在早高峰期间列车行车间隔较短,3分钟后,记者挤上了一列开往江宁方向的地铁,顺利过江。
根据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提供的数据,昨天7:00—9:00期间,三号线进站客流为9.48万人次,同比上个周一增幅7.2%。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为快速疏散高峰客流,11月1日起,地铁部门将原先三号线从林场站发至柳洲东路站的“大站快运”列车,调整为从泰冯路站发至柳洲东路站,同时,还将加强S8宁天城际线及3号线间的换乘配合,提升三号线江北段的客流疏导能力。
相比地铁,大桥封闭影响了公交车的出行速度。
昨天早上8点,记者乘坐从江北浦厂小区开往河西所街的D4路大站快车。由于浦珠中路车流量较大,再加上从江北进入扬子江隧道口的道路正在施工,车行速度缓慢。记者计算了一下,从浦厂小区上车到进入扬子江隧道,用了将近40分钟。据扬子公交运营部部长吴宏生介绍,大量的私家车改走隧道后,很多市民担心隧道拥堵,所以改乘地铁出行,公交车的客流量不升反降。
本报通讯员 牟霞 杨凯 邢坤宁
本报记者 王茸 葛妍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