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机场助力京津冀一体化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10-20 09:23:00

原标题:北京新机场助力京津冀一体化

作为“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的国家重点项目,北京新机场自2014年年底开工建设以来一直备受瞩目,日前,记者在位于北京大兴的新机场建设工地现场看到,新机场航站楼主体结构已冲出地面,工程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设备轰鸣运转,施工人员挥汗奋战,这座举世瞩目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正迈入一个新的建设阶段。

“截至目前,航站区各项目正按计划有序实施,主航站楼混凝土工程量已完成60%以上;飞行区工程全面进行土方、地基、排水、下穿道等施工作业;工作区工程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将于近日开工建设。”新机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助理朱文欣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新机场规划设计借鉴了国内外“一市多场”及枢纽机场建设的成功经验,在航站楼设计、跑道构型、功能流程、综合交通、空管运行、绿色环保等方面创新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多项工作开创了民航机场建设的先河。

航站楼登机只需步行5分钟

新机场航站区总用地面积约51.76公顷,南北长1250米,东西宽1102米,其间分布着旅客航站楼、综合换乘中心、停车楼、综合服务楼等。

记者了解到,航站楼包括地下两层、地上五层。地上一至五层分别为国际国内进出港及相应的服务功能区。与其他机场不同,新机场航站楼首次采用了双层出发设计,部分机位国内国际混用,同时设立中转手续集中办理区,使得中转流程更加便捷。

对于网上较流行的航站楼外观是海星形的说法,朱文欣并不认同,他告诉记者,在2011年启动的航站楼建筑方案招标中,根据飞机停靠、工艺流程等功能需要,确定主航站楼采用五指廊构型,加上综合服务楼构成的北指廊,与主楼共同形成了一个形态稳定匀称的构型,“更像是展翅欲飞的凤凰”,朱文欣说:“这种构型的特点是指廊短,从航站楼中心到最远端登机口步行距离不超过600米,步行时间不到8分钟。”

立体换乘无缝衔接

北京新机场规划建设时借鉴了国际先进机场的成功经验,首次将轨道站台与航站楼一体化设计,航站楼地下一层为轨道交通站厅、换乘中心及行李传送通道、预留的APM旅客捷运通道等功能区。地下二层为轨道交通站台及轨道区,轨道交通在航站楼地下纵贯穿越,站台位于航站楼进出港大厅下方,旅客到达航站楼后,可在站厅层办理乘机手续并通过安检,或乘坐电梯直达国际出发层。站厅层还可以提供各类轨道之间的换乘,为空铁联运创造了有利条件。

“乘客从地铁下来,上到地下一层就到了航站楼,只需要走五六十米就能办理值机。给乘客一种一直处在同一个建筑物内的感受,可以说是实现了‘零换乘’”。朱文欣说。

跑道“三纵一横”

北京新机场远期规划为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以上,本期按照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正在建设4条跑道。记者了解到,建设中的4条跑道采用“三纵一横”全向构型,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三纵一横’构型适合京津地区的空中运行特点,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北京地区紧张的空域资源,减少了飞机空中运行时间和地面滑行距离。”朱文欣解释说,新机场位于华北地区,预计70%的航班都会向南飞行,在遇到北风时,飞机顶风北行需向北先飞再折向南。新机场的“一横”可使飞机减少向北飞的距离,快速向南,节约空中飞行时间。有利于提高空地一体运行效率,并减少对周边区域的噪声影响。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北京新机场助力京津冀一体化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10-20 09:23:00
作为“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的国家重点项目,北京新机场自2014年年底开工建设以来一直备受瞩目,日前,记者在位于北京大兴的新机场建设工地现场看到,新机场航站楼主体结构已冲出地面,工程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设备轰鸣运转,施工人员挥汗奋战,这座举世瞩目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正迈入一个新的建设阶段。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