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新区往返主城公交将“同城同价”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9-20 15:38:00


徐州或将启动城市公交线路票价改革,相关调整方案已上报市政府。据了解,结合前期的摸底调研情况,实现铜山新区与主城之间的公交线路“同城同价”成为此次改革的主要方向。

同城不同价已存在7年

徐州公交车同城不同价的问题,和铜山新区的公交线路分段收费及铜山的区划调整有关。

早在20多年前,当时的铜山县兴建了铜山新区。公开资料显示,铜山新区于1992年6月动工,当时被江苏省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近年来又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铜山新区建成后,徐州城区的一些企业迁至此处,但员工大多住在市区。为解决员工的上下班交通问题,徐州公交部门开通了两条往返铜山新区的公交线路。

随着居民的日益增多,公交公司陆续增加了多条公交线路。目前,徐州主城区至铜山新区已有11路、11路附、19路、36路、游2路、72路、82路等七大公交线路,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在铜山进行区划调整前,按照当时的规定,三环路以外、票价转换点区域外的铜山县居民乘公交车,属于郊区乘车范围,城市公交车安装的刷卡机,则采用人工控制分段刷卡收费。

“铜山在7年前就已撤县设区,但公交‘同城不同价’的问题延续至今。”据铜山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徐州公交的3种形式:城市公交、市镇公交(即城乡客运)和覆盖行政村的镇通公交中,只在城市公交产生了“同城不同价”的问题。

据当地媒体报道,自2001年开始,自动投币、刷卡机取代售票员,往返于徐州主城区和铜山新区的公交车执行的是以下票价:

从主城区乘车无论在主城区下还是铜山新区下,票价都是1元,而公交车过三环南路到了铜山新区,票价就变为1.5元/次;从铜山新区到主城区,在新区范围内票 价为1.5元/次,进入主城区范围,则恢复1元/次;如刷卡,在市区乘车是0.7元/次,在铜山新区范围内乘车为1.05元/次。

价格调整方案已经上报

据徐州市政府新闻办官微“徐州发布”消息:徐州市交通局运管部门在经过多方讨论和研究后,提出了公交线路票价调整方案。目前,方案已上报市政府,将适时组织物价、财政等部门予以研讨,最后委托物价部门制定相关线路公交票价的调整方案,经市政府审批并组织听证后实施。

这意味着,如果方案获得通过,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徐州多条来往于铜山新区与主城区之间的公交线路,“同城不同价”的收费方式有望得以破解。在调整之列的线路将包括11路、11路附、19路、36路、游2路、72路、82路等。

其实,为解决公交“票价计费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徐州交通运管部门在多年前就开始研究制定相关对策。2015年底,徐州市人大代表与交通、物价、公交等相关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接触,就此还开展专题调研活动。

多方讨论认为,应对通往三环路以外铜山区域现有的城市公交线路,全部实行市区范围的公交票价,并提出相关调整方案。方案提出,可效仿北京成熟的方式,采取分段计价的收费方式。

方案一:近期,让利于民,不执行城市公交的郊区票价。对于每年公交企业减少的收入有两个补偿形式:一是由市财政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承担,并于上年年底前预拨给公交企业;二是由铜山区财政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承担,并于上年年底前预拨给公交企业。

方案二:远期,理顺公交票价,解决超长公交线路票价问题。一是徐州经过几轮区划调整,铜山区、贾汪区已被纳入市区范围,尽快呼应各界解决“同城同网同价”的 要求;二是解决城区范围不断加大后,超长公交线路逐年增多、票价不合理、企业亏损加重的问题;三是兼顾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加快面临的城乡公交票价二元结构 矛盾突出等问题。

来源:现代快报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铜山新区往返主城公交将“同城同价”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9-20 15:38:00
徐州或将启动城市公交线路票价改革,相关调整方案已上报市政府。据了解,结合前期的摸底调研情况,实现铜山新区与主城之间的公交线路“同城同价”成为此次改革的主要方向。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