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的G20将给百姓带来哪些值得期待的福利?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9-06 14:53:00

原标题:“高大上”的G20,将给中国百姓带来哪些值得期待的“福利”?

世人瞩目的G20杭州峰会正在进行,多国领导人齐聚一堂,致力于探讨解决各类短期和长期的政治经济发展问题。而这些看似“高大上”的议题,其实与每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期间作出的相关决策将为中国百姓带来哪些值得期待的实惠?G20峰会成果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钱袋子”:人民币更“好用”

拿老百姓最关心的“钱袋子”问题来说,G20重点讨论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将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提升,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并愿意接收人民币,这样中国老百姓出境旅行、投资购物等都将享受到更多实惠与便利。

“G20峰会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扩大SDR的使用。各大国对人民币加入SDR决议的再确认与再支持,意味着扩大人民币的使用得到认可,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说,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将成为国际贸易支付和清算的重要货币。

2015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这一决议将于今年10月1日起生效,人民币成为SDR篮子内美元、英镑、日元、欧元之外的第五种货币。

在老百姓的感知上,人民币“入篮”将对我们的“钱袋子”有何影响?以往,由于人民币价值及其稳定性被低估,中国游客出境之前,都需要换算汇率、兑换外币,很容易产生汇率损失,增加汇兑成本。未来中国百姓将可以直接用人民币在境外旅游、购物、投资,增加交易便利,规避汇率风险。

“入篮”也有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减轻贬值压力,减轻中国人对“钱袋子”缩水的担忧。人民币保持稳定态势还将有利于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配置和交易。

“换句话说,今后中国老百姓到国外购置不动产、股票和债权,直接拿人民币到国外买房都将不再是梦想。”王文说。

扶贫助微:金融服务更有实惠

小微企业、农村百姓、贫困人口,遇到贷款难怎么办?今年的G20杭州峰会特别关注的普惠金融议题,将有望解决这个难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日前的B20新闻发布会上说,普惠金融就是加强金融服务的包容性,使那些边远地区、农村的老百姓和低收入群体,能够得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务。

“资金融通的困难往往在于中小企业和老少边穷这些原先金融体系的盲点。普惠金融关注小微企业、农民及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让他们能更加便利地参与到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丁纯说,全球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进而惠及社会各阶层和群体。

目前,中国也在持续探索中进行了不少普惠金融的实践。手机支付、网络信贷等,使我们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G20峰会举办地杭州便是一个移动支付极为便利的城市。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直致力于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蚂蚁金融服务集团,过去5年累计服务小微企业超过400万家,平均单户贷款余额不到3万元,基本上做到3分钟申请,一秒钟到账。截至今年6月底,蚂蚁金服推出的面向三农用户的支付、信贷、保险服务,已经覆盖全国1900多个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近800个。蚂蚁金服累计服务超过2200万三农用户,其中国家级贫困县农村用户占比16.8%。

普惠金融重视消除贫困,但这并不意味着普惠金融就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活动。丁纯说,任何金融活动都是带有盈利目的的,这就决定了普惠金融的创设需要处理好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关系,运用数字技术将普惠金融的理念惠及老百姓。今年将有3个关于普惠金融的重要文件递交G20杭州峰会,这必将有益于全球普惠金融的操作执行。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高大上的G20将给百姓带来哪些值得期待的福利?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9-06 14:53:00
世人瞩目的G20杭州峰会正在进行,多国领导人齐聚一堂,致力于探讨解决各类短期和长期的政治经济发展问题。而这些看似“高大上”的议题,其实与每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期间作出的相关决策将为中国百姓带来哪些值得期待的实惠?G20峰会成果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