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不断制造地王钱哪来:银行上半年提供10万亿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9-02 08:11:00

原标题:房企不断制造地王钱哪来:银行上半年提供10万亿

编者按:近期地产公司不断高价拿地,钱从哪儿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银行、公司债、海外债、信托、理财机构等多方面挖掘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情况。

本期先推出前三者的调查结果:

银行方面今年上半年提供约超过10万亿资金,兵分四路,表内贷款和表外委托贷款逐渐降温;而自营投资和银行理财则在增加输血量。

公司债这一年来突飞猛进,去年5月到今年8月债市为房地产企业提供的资金已超过1.2万亿。与此同时,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成本不断下降,发行利率低至3%。

冰火两重天。国内发行量不断上涨,而境内房地产公司在海外发债的数量和规模都极速下滑,今年前8个月的发行规模才47.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63%。

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出信托和理财机构为房地产融资的情况,敬请期待。

“土地融资委贷的路子也走不通了,现在总行审批和表内信贷一样,也要四证齐全。”有华北股份行资管人士表示。

银行究竟有多少资金流入了房地产,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楚银行资金流入相关领域的通道有哪些。

表内是贷款和自营投资;表外是银行理财和委托贷款,即委托人委托银行给借款人放款。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公开数据及微观调研,整体而言,表内房地产贷款无疑贡献了很大规模。截至2015年末,该数据为5.63万亿元。但今年以来规模增速减慢,个别银行和区域已出现规模负增长。

其次是自营投资和理财。公开数据显示,理财流入规模明显增加,截至今年上半年余额达2.09万亿元。

另外,虽然按照相关规定,委托贷款要参照表内贷款管理方法,但由于银行不承担信用风险,相对执行比较宽松,实际借道委托贷款流入房地产的规模也不容小觑。

由于自营投资中流向房地产的规模很可能大于理财,银行四路资金流入房地产相加,截至今年上半年银行为房地产提供的资金或超10万亿元。

表内贷款和表外委托贷款降温

表内贷款可以从监管统计数据和上市银行报表来看。

根据银监会的统计,2015年房地产业贷款为5.63万亿元。2014年和2013年的数据分别是5.38万亿和4.54万亿元。可见,2015年的规模增速比2014年有所下降。

这一趋势在上海尤其明显。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地区表内房地产开发贷规模甚至不是增速下滑,而是余额一路下跌。

根据央行上海总部的统计,去年一年,辖内房地产开发贷减少了304.4亿元,同比多减515.5亿元。今年以来,除了1月,也都是负增长。截至今年上半年,共减少587亿元,同比多减841.7亿元。

从上市银行报表也可窥见该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17家上市公司中报发现,房地产业贷款占贷款总规模比重普遍下降,仅有中信、华夏和北京银行略有上升,幅度最大的中信,也仅提升了0.67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底相比,房地产业贷款规模下降的银行有6家,分别是农行、建行、交行、招行、兴业和南京银行;其中,兴业和南京银行下降较多。

加总这17家上市银行(含今年上市的浙商银行)的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房地产对公贷款总量为4.096万亿元,2015年底是4.056万亿元,即上半年仅增加了400亿元。

按照这17家上市银行占商业银行业的贷款比重,以及上半年新增房地产贷款的规模,截至上半年末,估计商业银行投入房地产业的贷款不会超过6万亿元。

实际上,监管对银行信贷进入房地产一直有着较为严格的管理。相对而言,委托贷款的要求低一些,银行分行在操作上也可能“路子较野”。但对于通过委贷有多少资金流入房地产,目前难有公开渠道获取相关数据。

“土地融资委贷的路子也走不通了,现在总行审批和表内信贷一样,也要四证齐全。”有华北股份行资管人士表示。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已有多家股份行提高了委贷流向房地产的门槛。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房企不断制造地王钱哪来:银行上半年提供10万亿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9-02 08:11:00
近期地产公司不断高价拿地,钱从哪儿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银行、公司债、海外债、信托、理财机构等多方面挖掘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情况。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