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中国网·原创报道】在刚刚公布的信达地产(600657,SZ)2016年中期业绩报告中,信达地产实现营业收入约30.7亿元,同比上涨41.8%;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净利1.3亿元,同比下降44.6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信达地产净利亏损7000万元,同比下降131%。
从上述三组数据中不难看出,信达地产在2016年上半年的表现,除了营业收入同自己相比可以拿得上台面,其余难言出色。尤其是净利居然出现了大幅亏损,这让今年上半年疯狂拿地的信达地产颜面扫地。
更让人担忧的是,信达地产的资产负债率已达到85.6%,同比增加2.36%,高于行业平均70%的负债率警戒线。
地产中国网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导致信达地产亏损的主要原因并非是销售不畅,而是因拿地带来的迫切融资需求。信达地产的公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信达地产在合并口径下的授信总额达到了478.57亿元,且已消耗约300亿元。因土地成交较为集中,报告期内融资产生的财务费用同比增加 193.26%。由此可见,可用余额的大幅减少,加之财富费用的大幅增加,此消彼长之间导致信达地产的净利出现了近七年的首次亏损。
仅2016年1—6月份,信达地产累计产生了约2.61亿元财务费用,同比2015年同期的8907.1万元上涨了193%。此外,信达地产涉及发债融资60亿元,其中私募债融资30元,票面利率5.56%。以上种种,都提升了信达地产的融资成本。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信达的风险还是很大的,这种高负债、高地价、低品牌的两高一低企业,必须房价持续大涨,一旦出现市场平稳或者微调很可能就出现系列风险。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信达对于土地市场的把控,更多的是从资产投资的角度进行的,这方面有其优势。当然其压力在于,作为央企,任何一个拿地动作都会引起较多的媒体关注和舆论监督,这会进一步放大各类问题。对于信达来说,实际上拿地成本高,会使得利息等支出的压力也增加,这会有较大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这会使得项目的潜在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后续项目的定价。但从后续市场前景的角度看,信达总体上问题不大,毕竟是央企,有较好的政商关系,需要凭借此类优势,积极寻找项目的合作者和开发商。
出尽风头之后,信达地产的中期业绩有些落寞。到了年底的时候,信达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呢?拭目以待……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房企早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