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二线城市增加土地供应 楼市会降温吗?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7-21 08:01:00

多城增加土地供应

与珠海一样,近期楼市上涨、供不应求而提出增加供应的城市还有不少。例如,同为海滨城市的厦门,楼市均价已超过一线城市广州一万多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过去几年土地供应一直明显不足。

在近期收紧信贷政策的同时,厦门的土地供应力度也在加大。今年上半年,厦门共出让3幅地块,总建筑面积为41.85万平方米,仅完成供地计划的21%,出现了较大幅度缩水,这让各大房企陷入手中无“粮草”的尴尬局面,下半年有望缓解。日前,厦门市国土房产局已明确表示下半年将加快土地供应节奏,加大土地供应量。

根据厦门市国土房产局日前发布的《厦门市2016~2018年居住用地出让计划》,3年内厦门计划出让57宗居住用地,明显进入“快车道”。厦门三年拟推出居住用地建筑面积总量超650万平方米,年均供应量约230万平方米,比近五年(2011年~2015年)居住用地实际年均供应量(167万平方米)高出约38%。

房价涨幅全国第一的合肥6月底出台的楼市调控举措提出,根据商品住房市场销售情况,确保居住用地供应充足,2016年下半年每月居住用地供应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000亩。实行差异化供地政策,在商品住房价格较高、价格波动较大的区域增加居住用地供应,加大四县一市特别是“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各副中心组团区域的居住用地供应,稳定土地供给预期和价格预期。

此外,房价上涨较快、库存明显不足的南京和苏州,今年以来也纷纷表示要增加土地供应的力度。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近日在谈及地产市场时表示,对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要密切关注其库存下降情况,加大住房供应,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防止房价持续过快上涨。

今年6月23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下称“方案”)显示,全国各省级地区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指标有增有减,京津沪三地的耕地保有量指标被大幅度降低。这意味着,未来这三大直辖市的土地供应将大大增加。

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对《第一财经日报》称,供给侧改革中,反映在楼市方面,就是要在土地供应的源头上进行改变。在库存压力比较大的地区,要严格控制土地的供应,减少甚至停止供应。在库存压力比较小的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和二线核心城市要增加供给量以及中小户型供给。

不过,增加供应需要一定的时间。从短期来看,如何采取有效举措,防止房价、地价过快上涨,从而为增加供应赢得时间尤为重要。

“楼市调控宜疏不宜堵,增加供应十分重要。但对南京、苏州这些库存严重不足、地王频出的城市来说,短期内还是必须要做好限贷等‘减法’,才能抑制住虚火、平稳地价,形成事实上的供给。”张大伟说,像南京近期推出了8块土地,但因为市场过热绝大部分“熔断”了,那还是无效供应。现在很多城市都说要增加土地供给,但是供应出来的土地都是“地王”,这种供应不仅不能让市场降火,而且还让虚火更旺。

张大伟对本报表示,如果能真正增加有效、足够的供给,是能让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因为一个城市房价的上涨不仅取决于人口流入、产业结构、收入水平等需求端,也跟供应端是否能满足需求有很大关系。比如这几年广州、杭州以及重庆、长沙、成都几个城市经济发展都很不错,需求量很大,但由于土地供应足够充分,因此房价比较平稳,对实体经济发展也比较有利。

“问题在于,过去几年,市场不好的时候地方政府不愿卖地,市场好的时候反而卖了一些地。”张大伟说,很多城市此轮房价上涨并不是因为实体经济有多好,而是过去几年土地供应没有适应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大,而且还能拉动上下游的钢筋、水泥、建材等行业,因此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当前我国经济稳增长仍十分关键。只有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增速,才能为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赢得空间。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势头不错的情况下,这些热点城市如果能有效供应土地,不仅有利于平稳房价,而且可以拉动房地产开发投资,拉动宏观经济的发展。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多个二线城市增加土地供应 楼市会降温吗?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7-21 08:01:00
今年以来,在各种政策利好的刺激下,一线城市和二线热点城市楼市十分火爆,不少城市的土地供应明显不足。为此,近期多个二线城市已纷纷加大供应的力度,意在给“高烧”的楼市降温。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