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中国网·原创】近期上海土地拍卖市场血雨腥风不断,新地王涌现,轮坐山头。而此前因或被剥离集团体系的传闻成为舆论焦点的中粮地产,又凭借土地战场上的骁勇征伐、拿地称王一举反转了剧情。
经过几番报价逐猎厮杀,中粮地产近日力挫群雄,又成功狙击首创,最终以24.4亿元的价格拍得浦东新场上海迪士尼旁边的一块纯宅地。地块楼板价达到每平方米35744元,扣除5%(3400平方米)的保障房和约1100平方米公共设施等不可售部分后,实际楼板价达到每平方米38300元,溢价率近236%。
按照业内人士预测,未来该项目保本售价在每平方米6万元。目前的周边项目中,中洲华庭为每平方米2.5万元左右,东方冠郡、丝庐雅苑、汇锦城等次新二手房报价在每平方米2.6万元左右,万科清林径在每平方米3万元左右。这意味着该项目房价至少要涨2至3倍才能保本,有业内人士直言,要实现这样的涨幅至少需要3至5年。
公开资料显示,中粮地产此次摘得的地块为浦东新区新场旅游综合服务区A10-1地块,位于上海郊环以外,东至规划二路,南至A10-2地块,西至杨辉路,北至新环北路,与人民广场、迪士尼、浦东机场的直线距离分别为30公里、12公里、18公里。地块出让面积为56886.6平方米,容积率为1.2,起始价格约为7.27亿元,楼面起价每平方米10650元。
据悉,该地块共有23家企业参拍。与中粮地产逐鹿的包括此前屡造地王、同为央企的保利、招商地产,以及国企首创、陆家嘴。此外,深长城、温州京都、一方、九龙仓、蓝光、新城、东原、金地、建发、大发、象屿、碧桂园、华润、龙湖、阳光城、正荣、同济、合景等也参与其中。
央企任性夺地由来已久,不仅令业界侧目,也惊动过中央。6月14日,有消息称,包括国资委在内的多家国家监管机构对央企、国企开发企业进行约谈,口头下发通知要求收敛在土地市场的追高拿地行为。约谈后,央企在土地市场的竞逐中一度成了“打酱油”的配角,部分城市土地竞拍的高烧开始减退。
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前5月,全国土地市场的105宗高价地块有52宗被国企斩获,成交金额占比过半,央企共制造出15幅地王。
央企、国企成地王收割机的底气被指向“不差钱”的资金实力。有业内人士指出,央企凭借低成本的公司债等融资,持续增加了现金储备和流动性储备,不仅在拿地时表现得财大气粗,而且对未来市场波动也有更强的抗压抵御能力。
尽管如此,中粮地产在此次竞拍中吞得下每平方米近3.6万元的地块,是否意味着未来能顺利消化掉每平方米至少6万的盈利门槛,仍是未知,尤其在刚走出被剥离的传闻阴霾之际,土地市场上这一大手笔豪夺之举随即遭受质疑,有分析人士直指中粮地产此举“非理性”。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中粮急迫拿地有其现实考虑,意在为其不足的土地储备“补血”。据了解,中粮地产目前在一线城市的项目以北京和深圳为主,上海项目并不多,上一次在上海拿地还要追溯到2011年的2幅奉贤南桥宅地,而目前其上海在售项目仅有中粮万科翡翠别墅和中粮南桥半岛。如果不计入这次拍得的地块,中粮地产在一线城市从2011年至今仅取得过6幅土地。
中粮地产在2015年年报中回顾经营情况,曾对“积极拿地”给予了肯定。年报称,2015年,公司高度重视土地储备工作,全面加强组织保障,成立拿地工作小组,总部加大对城市公司拿地的专业支持和把关力度,全力支持城市公司在授权范围内积极拿地,完成全年拿地目标的100%。公司除积极参加公开市场竞拍外,创新思路,通过城市更新(旧城改造)、收购兼并、内部挖潜等方式,强化土地储备非常规拓展。
在对2016年的工作展望中,“加大土地储备推进力度”也名列其中。年报表示,公司将以“战略引领”为核心,从工作机制、获取方式、土地储备流程、激励机制等方面不断优化提升,激发并强化城市公司拿地能力,使土地储备工作系统化、常态化。逐步建立土地储备的价值分析模型,从交通、医疗、教育、环境等配套维度,以及城市的历史沉淀、文化积累、市民消费习惯等人文维度,准确识别区域价值和地块价值。
由此可见,中粮地产此次在上海不惜高价拿地是对一线城市布局战略的体现,而此种布局自中粮地产在2015年年底在北京拿下三幅土地之后便已开启。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