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市场离租房时代还能有多远?买房会更靠谱?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6-20 08:33:00

原标题:房产市场离租房时代还有多远?买房更靠谱?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日前对外公布,鼓励发展租赁地产,并且提出租房也将可以享受义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近日,链家满堂红发布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广州市9区(不含南沙、从化)二手住宅成交均价同比上升9.0%。而租赁市场方面,5月份广州市9区(不含南沙、从化)二手住宅平均租金同比上升0.9%。

那么,在上述因素下,广州能否真正迎来“租房时代”?对此,不少业内人士、业主和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在国人必须拥有自己房产的传统观念,以及房产可以应对通胀等因素的影响,“租房时代”还比较遥远

业主:读名校买房比租房更靠谱

“虽然学位房较贵,供房压力大,而新的政策规定租房可以享受义务教育,但我还是会考虑买学位房,而不是租。”孩子刚刚满三周岁的刘女士认为,通过租房获得学位的难度和风险应该比较大。“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学位资源将更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买了学位房的可能会优先被录取。”此外,刘女士还表示:“有些业主愿意出租房子,但未必愿意会愿意把学位名额转给租客使用。”

业主马女士也向记者表示:“我愿意出租我的学位房,但我不愿意把学位名额给租客使用。”

而房天下广州二手房电商商圈经理毕金涛表示,“统筹安排学位”只能保证租户子女能上公立小学,但是无法保证学校的教育水平,通常情况下,租户子女会被安排到排名相对一般的区一级小学,几乎不可能安排到省一级或市一级学校。因此,毕金涛认为,要想入读好的学校,买房相对更靠谱。

专家:租房难成房地产市场主流

毕金涛介绍,尽管广州楼市相对于其他一线城市要显得稳定理性不少,但房价,尤其是学位房的价格仍然在过去的5-6年里出现了大幅度的攀升,以锦城花园为例,凭借对口东风东路小学的优势,该小区的二手房均价在过去的5年涨幅达到了100%。

值得一提的是,经历了去年的股市波动后,不少市民逐渐意识到楼市才是普通人应对通货膨胀,避免家庭资产缩水的最佳投资途径,尤其是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物业,长期持有的回报率远远高于其他金融投资途径。由此来看,买房还有一个明显的优势便是保值升值,尤其是作为一线城市的物业,长期持有所获得的房产升值收益是租房所无法做到的。

此外,在国人必须拥有自己的房产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租房终究也难以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流。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23位广州居民,其中有21位居民表示,必须拥有自己的物业,占比高达91%。

据了解,一两年前曾有人提到“90后不买房”,但各中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90后买房的群体在逐渐扩大,因此,业内人士认为,买房仍将是广州房地产市场的主流。

广州 城中村对租客吸引力降低

随着今年毕业季的来临,房屋租赁市场目前正处于升温阶段。每年的毕业季,广州都会迎来一批就业大军,无奈房价太高,租房成了最现实的选择。

记者调查发现,跟以往不同的是,目前在小区房与城中村租房的较量中,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会选择小区,一方面安全性要远远高于城中村,另一方面租金并没有明显的增加。城中村正在逐渐失去其价格优势,对毕业生的吸引力逐渐减弱。

根据“安居客”报告显示,以番禺市桥、番禺广场为例,这一带最受毕业生追捧的两房户型租金大约要2200元/月,平摊到每间房便是1100元左右,假如两人同住一间,那租金会再减半,每人的月租仅需要500元到600元。在很多毕业生心中,尽管远点,但城中村的安全性远远不如小区。

不少房产中介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尽管租赁价格近几年水涨船高,但相比于房价却涨幅甚小。以中心城区的小区住宅为例,10年来,二手住宅均价已经翻了远远超过两到三番,但是全市租金水平却只翻了一番。“事实上,广州前年和去年的年租金回报率为3%左右,比年利率还低。”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房产市场离租房时代还能有多远?买房会更靠谱?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6-20 08:33:00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日前对外公布,鼓励发展租赁地产,并且提出租房也将可以享受义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