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鼓励租房重在落实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政策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6-06 08:15:00

原标题:[社论]鼓励租房重在落实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政策

近期,发展住房租赁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国新办发布会上的重点话题。为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住房租赁市场、保障及法规制度的三个完善体系。商业用房改建后可作为租赁住房被写入《意见》,同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鼓励出租房的措施。

《意见》鼓励出租房的几大举措力度非常大。首先,最受关注的是限定条件内允许出租房打隔断,只要按照规定不改变原有防火分区、安全疏散和防火分隔设施,原本在违法之列的隔断房就正式合法化了;其次,给予了很大幅度的税收优惠,《意见》规定对个人出租住房的增值税征收率由5%减至1.5%,而对个人出租住房月收入不超过3万元的,2017年底之前还可以按规定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再次,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和青年医生、青年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只要符合条件的都纳入公租房保障,也就是说扩大了公租房的保障范围,而且会鼓励对公租房实行货币化补贴,即由财政补贴受保障者在市场上租房子;同时,还将大力发展住房租赁企业并稳步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 EITs)试点。

从2015年开始,以“购租并举”为核心并鼓励“以租代购”的二次房改提速。而这份文件从房屋结构与性质、税收优惠、保障房货币补贴到租赁市场培育和金融配套措施,对“购租并举”、“以租代购”的全方位促进,是二次房改以来的最大动作。“购租并举”、“以租代购”,除了解决住房保障的问题,也是提高存量房利用率、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一步。

要促进“购租并举”、“以租代购”,需要注意防止实践中偏离政策走向,首先要注意的是打隔断合法化的问题,实际上,在出租房里打隔断生生多造一间甚至几间房出来,并不是什么新创造,上海叫“N + 1”,香港叫“劏房”,在城中村的群租房里尤其普遍。由于打隔断涉及改变房屋结构,可能引发消防等安全隐患,所以香港和澳洲等地区都是明令禁止的,而英国是通过货币手段调节,一个房子超过5个人租住将会更贵。虽然《意见》规定了打隔断不能影响防火和安全疏散,可是隔断合法化会不会刺激非法隔断房增多,如何保证每一间出租房的隔断合规,如何排查违法隔断,是否能最大程度保证安全,保证安全状态下的隔断合法化带来的收益又是否能覆盖行政成本,都是需要考虑的。

“以租代购”的促进措施要奏效,更重要的是拉近购房和租房的差距。发达国家租房很普遍,美国的租房比率达到三分之一,德国更是超过半数人口在租房,但是中国的房屋自有率非常高,即使是自己租房的人名下有房产的也不少。除了传统观念,更多的是因为,在发达国家租房或购房并没有什么附带的公共服务价值,除了极少数城市也鲜有多大的投资价值。而在中国,购置房屋附带的“功能”和房屋租赁差得太远。租房基本上只是纯粹的消费,而房价的上涨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暴涨让房屋拥有了很强的投资属性,而且学位、户籍等涉及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一系列“功能”也都是购房所附带而租房现实中几乎没有的。

要让上述促进“以租代购”的措施发挥作用,不可或缺的是为出租房填补本应拥有而现实中并没有的附带“功能”。例如,外来务工人员可以享受唯一租住房的学位;又如,很多城市都可以买房落户,但即使要去库存,也不应该朝着鼓励农民进城买房将户口落到城里的方向去努力,大方向必然是打破户籍藩篱,让无论是买房租房、户口是否在这个城市,只要在这里居住就能享有相应的权利和公共服务。《意见》中有提及“保障承租人依法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显示决策层对此有清晰的认知,当然也需要可操作配套措施不断跟进。

对于个体而言,租房或买房都是个人的自由选择。眼下买房盛行,是因为买房有着很多租房不具备的附加“功能”。鼓励租房,需要在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提升租赁房屋的相应“功能”,方有可能实现“购租并举”、“以租代购”。

来源: 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评论:鼓励租房重在落实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政策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6-06 08:15:00
近期,发展住房租赁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国新办发布会上的重点话题。为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住房租赁市场、保障及法规制度的三个完善体系。商业用房改建后可作为租赁住房被写入《意见》,同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鼓励出租房的措施。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