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上广深划人口规模红线 北京常住人口在2300万以内)
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要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上海2500万,广州1550万,深圳1480万。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公布本地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均明确了到2020年的人口控制目标,北京提出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上海提出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广州提出控制在1550万人以内,深圳提出人口发展预期目标为1480万人。
记者梳理发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均在本地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划定了未来五年的人口控制“红线”。
北京提出,全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首都核心功能显著增强。
“严格控制常住人口总量”。上海明确,落实国家严格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要求,统筹人口与产业发展、城市布局、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到2020年将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
广州提出,明确全市人口规模合理区间。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控制在920万人以内,常住人口控制在1550万人以内。
深圳也明确,严格控制城市整体人口规模,优化人口户籍结构和素质结构,构建超大城市人口与产业结构、城市空间、城市治理、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联动调控机制。到2020年,全市人口发展预期目标为1480万人。
按照当地提出的人口控制目标,未来五年,这些城市的人口增长空间还有多大?根据当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15年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常住人口分别为2170.5万人、2415.27万人、1350.11万人、1137.89万人。
据此计算可知,未来五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人口增长空间分别为129.5万人、84.73万人、199.89万人、342.11万人。
专家说法
需降低特大城市“虹吸效应”
“这些城市提出严格控制常住人口总量,一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二是现实的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一方面,按照国家提出的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要求,这些人口压力比较大的超大城市需要控制人口;另一方面,也与目前特大城市面临的严重“城市病”有关,人口过多造成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矛盾比较突出,所以要适当控制人口。李佐军认为,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通过提高进入特大城市的门槛,来减少外来人口带来的冲击。
国务院参事马力也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特大城市由于资本回报率高,产业聚集度高,就业机会多,吸纳人口能力强,所以大量人口向这些区域集中,但大量人口的涌入超过了城市的承载力,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不小压力,所以需要制定限制人口扩张的目标和政策。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发展经济学系主任曹和平对中新网记者分析,每一座城市都要有一个最优规模,需要基于现有的土地、水等资源存量,基础设施条件,教育、医疗、住房建设等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能力,垃圾处理能力等因素来确定。只有达到最优城市规模,效益才能达到最大。超过或低于最优规模,效益就会变小。
马力认为,最终要实现城市人口调控的目标,根本是要调整城市功能定位、疏解产业和就业,降低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并培育和建立大量的“反磁力中心”,要通过在这些城市提供完善的居住生活便利和公共服务,引导不同人群自愿在这些中小城市安家工作,从而实现人口的真正疏解。
来源:羊城晚报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