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场大热二线城市频抢风头 政府杀招迭出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5-27 08:10:00

原标题:土地市场大热 政府杀招迭出

今年以来,土拍市场正经历“疯狂”。北京、上海、南京、苏州……从一线城市转向二线城市,在一次又一次的土拍市场上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地王。上市房企正集体猛砸钱拿地补货,绝大多数“面粉高过面包价”,而且政府提出了许多开发要求上的苛刻条件和限制。而对于房企来说,豪赌一线城市和二线核心城市房价继续上扬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更重要的,如果没有土地储备,就只能看着疯狂的楼市绝望。

地王频出 二线城市抢风头

5月5日下午,北京市昌平区南邵镇、大兴区黄村镇出让的三宗地块,纯商品房部分拍出了3.38万元/m2、3.52万元/m2、3.57万元/m2的单价,均刷新区域新高。5月中旬,“沪九条”新政后上海土地市场首次拍卖3幅纯宅地,遭近百家房企哄抢。格力、融创分别以19.65亿元、30.05亿元夺得松江区泗泾镇两地块,溢价率分别为109.04%、111.62%,成交楼面价分别为37675元/m2、38291元/m2,创下区域单价新高。5月18日,浦东新区周浦镇西社区宅地推出,经过37家房企的近身搏杀,最终被保利地产以54.5亿元竞得,溢价295.78%,成交楼面价43607元/m2,当中还有5%的保障房和15%的自持面积,依然是“面粉贵过面包”。

一线城市地价却拼不过二线城市的火爆。上海首场土地拍卖会结束后仅2天,南京就刷新该市总价和单价“地王”纪录。南京新科单价“地王”以高达4.5万元/m2的楼面价超过上海商品房成交均价。而5年前,该区域楼面价仅4752元/m2,也就是说,地价5年大涨8.5倍,增幅甚至超过一线城市。今年前4个月,南京成交的15幅含住宅地块中,拍出7个区域“地王”;4月上旬,苏州拍卖的13幅地块创下平均高达200%的溢价率,刷新了3个区的“地王”纪录;合肥4月底出让6宗地块,单日揽金超过110亿元,最高楼面价溢价率292.11%;厦门总价和单价双料“地王”也在4月底产生。5月5日阳光城以19846.39元/m2的楼面价刷新杭州市萧山区的纪录,成为萧山最新地王。 (梁红举)

苏州设最高限价拦截新地王

5月23日,苏州2016-WG-39号、2016-WG-41号两宅地在10多家开发商的争抢中“意外”流拍,原因是“超过限价”。据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发布的公告,5月24日拍卖的11宗土地中,还有8宗地为限价地块,从这10宗限价地块的底价来看,按照政府给出的最高限价,基本上等同于“地王价”。也就是说,苏州政府土地限价令的意图相当明显——抑制土地过热,杜绝新地王。

有业内人士认为,“限价令”此类政策有悖于市场经济规律,难以达到冷却市场的目标,并未能从根本上缓解市场矛盾。仲量联行中国区研究总监周志锋表示,未来市场购买力能否支撑当下飙升的土地价格尚不可知,目前高位拿地的房企未来也不排除有被套的可能。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近期南京、苏州等二线城市‘地王’频现,地价甚至超过周围在售房价,这说明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正在明显增加。”

网博地产机构总经理孙海分析,房企对核心城市房价充满乐观预期,不怕被套。而且上市公司不差钱,愿意高价拍地也是出于战略考虑,以高价的姿态来实现城市占位。但大多数业内人士并不这么认为,“房企拿地也是咬牙硬撑着,痛在肉里。”招商地产上海公司副总经理、西北事业部总经理田杰表示,上海泗泾的两块纯住宅地块,开拍时房企就1亿1亿地争相出价。

保利拿下周浦的那块地也是拼了全力。”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表示,开拍之前已经有房企心理价位是3万元/m2,而业内预计则起码3.5万元/m2,但开拍不到10分钟,竞买价格就飙到了50亿元。这也逼得上市公司融资汹涌。比如葛洲坝,今年拟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100亿元的公司债券,目前已成功发行60亿元债券。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土地市场大热二线城市频抢风头 政府杀招迭出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5-27 08:10:00
今年以来,土拍市场正经历“疯狂”。北京、上海、南京、苏州……从一线城市转向二线城市,在一次又一次的土拍市场上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地王。上市房企正集体猛砸钱拿地补货,绝大多数“面粉高过面包价”,而且政府提出了许多开发要求上的苛刻条件和限制。而对于房企来说,豪赌一线城市和二线核心城市房价继续上扬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更重要的,如果没有土地储备,就只能看着疯狂的楼市绝望。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