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李宇嘉:“楼市+信贷”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仍未弱化
针对重点城市房价和地价屡创新高,决策层开始关注泡沫和杠杆风险。同时,4月新增融资数据不及预期,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比3月分别下降60%和68%,M2增速降至12.8%,为2015年6月以来首次低于13%。由此,业内认为,经济初步企稳后,一季度以房地产和基建“双引擎”发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稳定经济的“老办法”要收敛,政策进入“纠偏期”。
进入二季度,房价暴涨势头未减,部分城市“高烧”,加杠杆、资金“脱实入虚”的态势未改,这与去库存、新型城镇化及防范系统性风险相左。因此,一季度创纪录的信贷(4.61万亿元)投入,及与房地产结合,驱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即“楼市+信贷”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该弱化了。4月新增居民中长贷4280亿元,环比少增117亿元,在房贷利率创新低之时,是否意味着主动收缩楼市杠杆?
对于近期决策层的表态,业内解读偏向于过去屡试不爽的“经济企稳=政策相机抉择”的逻辑,楼市政策更是如此。事实上,在“需求侧”刺激方面,决策层强调适度而非过度,为解决主要矛盾(供给侧改革)营造平稳环境。这意味着,“稳”的基础要靠“老办法”,不管是去产能下的就业稳定,或打破刚兑后的金融风险,都要靠需求适度刺激来缓冲。
考虑地方债务置换,前4个月全口径资金投入继续高增长,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分别达25%和7.2%,但工业和投资等主要指标增速全线回落,显示“三期叠加”下问题和矛盾交织。尽管决策层表示,韧性和回旋余地决定了经济不会失速,但实现6.5%~7%的增长目标难度不小。
4月相关数据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就是民间投资意愿极低,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不及去年同期一半。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总投资超过2/3,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建筑业。统计局数据显示,前4个月,国企投资增长23.7%,为民企投资增速的4.5倍。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62.1%,比去年同期降低3.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即便利率不断下行并创新低,民间投资意愿仍未好转,说明经济潜在增速还在寻底,也说明去产能任重道远。
回到楼市,4月数据中,房地产可谓“一枝独秀”。这要归功二线城市普涨,带动三四线城市回升。据CREIS中指监测,20个代表二线城市4月新房成交再创单月新高,同环比分别增长78.8%和3.9%;12个代表三四线城市成交同比上涨67.9%,也创历史新高。但此前火爆的一线楼市迅速降温,4月新房成交面积同环比分别下降8.2%和27.8%。
同时,开发投资回升扩大至三四线城市。1~4月,三四线城市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8%,比40个重点城市高出1个百分点。70城房价指数显示,三线城市房价连续3个月上涨。由此,楼市回升在向健康的态势发展:一线城市淡出房价涨幅TOP5,整体降温;3~4月火爆的江浙二线楼市也平稳了,二线楼市普涨成为主旋律,库存最大的沈阳,4月成交也增长了37%;疲软的三四线楼市提振明显。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