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量联行:中资在纽约商业地产中越来越重要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5-16 09:50:00

(原标题:Scott Latham:中资在纽约商业地产中越来越重要)

“2015年纽约曼哈顿的商业房地产交易量为600亿美元,今年迄今不到5个月的交易量已达200亿美元。其中,中国投资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仲量联行集团副总裁Scott Latham(雷斯科)5月12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

根据仲量联行的统计,2015年,中国内地资本占曼哈顿商业地产外来投资的27%,来自香港的投资占到4.5%,加起来占比超三成;全年中国投资者在曼哈顿共参与了20笔商业地产投资。而2016年迄今,中资参与了17笔交易,几乎是去年全年的数量。占比已达外来投资整体的55%。

雷斯科深耕纽约房地产市场27年,擅长曼哈顿商业地产的销售、收购和再资本化,是纽约市许多大型商业地产交易的参与者。今年以来,他就参与了多宗中国投资者在美商业地产投资。

两种类型的中国投资者

《21世纪》:听说近4个月来,你参与了中资对美国商业地产的很多大型交易,比如海航集团收购办公楼物业850 Third Avenue。能透露一下该交易的具体细节以及你参与的其他交易吗?

雷斯科:最近四个月,我们经手的中国投资者对美国地产的投资确实增长了,不过有些交易还未正式达成,这些还不能谈论。最近我们帮助海航集团完成了一宗大交易,是曼哈顿中城的一栋办公楼,以投资为目的。这次海航找到了一个美国本土的伙伴,帮助他们处理该地产的日常运营,不过交易的大部分资金来自于海航。我们认为海航会把其美国一部分的运营迁至其中。我记得海航在纽约市的第一笔房产投资大概在七八年以前,是一栋位于第六大道1180号的小办公楼,当时也是以投资为目的。

最近的还有一个交易是在纽约金融区的一栋大型办公楼49%的股权出售,买方是中国四大资管公司之一,交易在一周半前达成,不过买方似乎不太想让该交易进入公众视线。这是他们在美国的第一笔办公楼投资,他们之前也在美国投资了一些地产,不过都是多户住宅。

我发觉一些聪明的中国投资者已意识到,要是自己的身份是众所周知的,如果他们表现很高调,那么交易很有可能占据媒体的头条,尤其是美国媒体,由此可能引发中国政府的注意,中国政府可能不希望造成一个中资在美国买遍地产的印象。所以,有些公司开始悄悄地做交易。另外,你可能注意到了49%股权这一数字,由于美国税务体系的关系,有些投资者对此比较敏感,所以经常购入房地产不大于49%的股权,这有助于将税费最小化,不像安邦那样把华尔道夫股权全部买下。

还有一个正在合约签署阶段的交易涉及到了中国投资者,标的是曼哈顿一栋大型办公楼,由一个美国本土集团买下,不过资金来源是中国,一个中国保险公司会提供大部分资金。这个交易计划在一周内完成签约。这笔交易显示出了这个保险公司对于现金流投资的需求。

另外,我们还有两个住宅项目正在谈判中,一家中国开发商和一个美国本土公司合作,对一个住宅公寓开发项目进行注资。

据我了解,目前纽约城里有两个大型的新办公楼开发项目在谈,中资是主要的出资者,一个在哈德逊园区,另一个在曼哈顿中城。这些中国投资者第一次与本土开发商合作,来学习如何进入这个市场,以使风险最小化。

《21世纪》:根据你的观察,中国投资者有什么特点?

雷斯科:我的观察是主要有两种类型中国投资者。一种是投资开发地产项目,其中大部分是出售型住宅公寓项目,这是他们在中国所擅长的,是相对短期的投资,在美国一般3-5年可以收回投资。我想主要是因为中国国内的人口流动潮正在减速,住宅市场有所降温,他们要向外找市场。

另外一种是产生现金流的交易,也就是收购现成的地产,比如办公楼、酒店、租赁住宅、零售业地产。收购后,租金会带来连续的现金流,他们往往长期持有,享受经济复苏及市场基本面强劲带来的好处。美国经济基本面改善,每逢租约到期,租金就会上涨。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仲量联行:中资在纽约商业地产中越来越重要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5-16 09:50:00
“2015年纽约曼哈顿的商业房地产交易量为600亿美元,今年迄今不到5个月的交易量已达200亿美元。其中,中国投资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仲量联行集团副总裁Scott Latham(雷斯科)5月12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