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试点预售改现售 会否助推房价上涨?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5-05 17:04:00

【地产中国网·原创报道】从房价持续领涨,到出台调控政策,深圳楼市每走一步都会引发舆论关注,俨然成为了全国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

5月3日下午,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发文明确规定,将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商品房预售制度改革,开展商品房现售试点。而在日前,深圳土地房产交易中心已经开始试水市场情况,以招标的形式挂出一宗商住地块,文件中规定,该地块的未来商品房不适用于预售制度,而是“现楼发售”。

据地产中国网查询,这应该不是国内第一个提出预售改现房销售的城市。

2014年7月,上海黄浦区五里桥街道104街坊39/1宗地块挂牌拍卖,丽丰控股旗下公司东方动力有限公司以5.77亿拿下该地块,楼板价约59859元/平方米,算上配建30%保障房的这部分,楼板价将达到85513元/平方米,成为当时的全国单价地王。

除了地王的身份外,该地块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点是,建成房屋不得预售,必须以全装修现房销售,受让人须在地块内落实100%建筑面积的装配式建筑,这在上海是第一次。

而这个第一次也成为了唯一,此后的上海土地市场再未出现有“现售”条件的招拍挂地块,而这唯一的现售地块至今仍未有入市的任何消息,丽丰集团2015年的年报中也没体现任何在建信息。

而更早的时间,关于预售制改现售制的讨论已经出现。

200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房地产金融分析小组撰写的《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发表,报告称“很多市场风险和交易问题都源于商品房新房的预售制度,目前经营良好的房地产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可以考虑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

不过当年,建设部新闻发言人明确指出,国家近期不会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北京建委虽然明确表示,北京市暂时不会实施现房销售的政策。

1994年我国出台《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建立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这项制度距今已实施20余年。预售制加长了房地产开发商的金融杠杆,成为支撑房地产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但“卖楼花”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货不对板”、“虚假宣传”、“质量瑕疵”等,甚至有开发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烂尾,开发商落跑、业主维权的事情不时有发生。

从前期讨论无疾而终,到深圳探索大范围试点,现售制的试点与推行已经势在必行了吗?这估计也是很多人的疑问。

的确,如果从购房者的角度来考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显示是最合情合理的买卖准则,也会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对于那些不差钱的大开发商来说,也无大碍,因为现在市场也存在不少现房销售的情况。不过,在地产中国网与业内人士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此事虽有支持,但是推出的时机、具体试点情况、后续的影响仍悲观态度。

一是不合时宜。去年以来,深圳房价领涨全国,虽然受限制性政策影响,4月份成交量“拦腰斩”,但价格并未有明的回落趋势。此时试点现房销售制,市场的担忧不无道理。一位开发商老总就透露,深圳这些城市本身已经供不应求了,如果推行现房销售,就相当于延缓房源的供应,加剧供需矛盾,倒逼房价进一步上涨。

“方向是对的,但时间点不对。”该老总如是说。

二是避免一刀切。目前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基本供不应求,试点现售制,助推房价上涨的可能性很大。三四线城市楼市供大于求,虽然适合试点现售制,延长供应周期,消化现有库存,但是地方多是中小开发商,资金实力有限。

一位业内人士就表示,“一线城市开发商多以上市为主,融资能力很强,三四线城市开发商融资渠道有限,如果改为现售,至少80%的开发商资金会断裂。”

如果以地方的稳定为代价来推行现售制,您觉得政府会同意吗?

三是应该循序渐进。我国的商品房预售有不同的门槛,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封顶等等,如果从三分之一一下子跃到现房销售,任谁都受不了了。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深圳试点预售改现售 会否助推房价上涨?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5-05 17:04:00
5月3日下午,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发文明确规定,将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商品房预售制度改革,开展商品房现售试点。而在日前,深圳土地房产交易中心已经开始试水市场情况,以招标的形式挂出一宗商住地块,文件中规定,该地块的未来商品房不适用于预售制度,而是“现楼发售”。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