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青:打通中国防水行业的变革通道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4-30 17:31:00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5年,各行业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稳中求进成为经济发展的总基调。防水行业在过去五年中持续健康发展。

   五年来,针对行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经过分析研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并让其在行业中开花结果。在引导企业规范经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2015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防水行业利润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那么,在“十三五”五年期间,防水行业将有怎样的发展动向,成 为行业人士关注的焦点。

  近日,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朱冬青在接受“新浪地产(微博)” 记者专访时讲到:“‘十二五期间’防水行业取得了众多成绩,未来五年是防水行业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转折期,注重行业供给侧改革,鼓励企业摒弃落后生产方 式,最大限度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应注重创新发展、绿色生产,提供有效供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对于品质日益增长的需求与防水行业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新矛 盾。”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朱冬青

  三大战略 助力“十二五”完美收官

  相关数据显 示,过去五年,在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和各防水企业共同努力下,防水行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主要防水产品产量5年增长了66%,年均增长率超过 10%,投资完成额5年增长了2.5倍,年均增长率超过28%,主营业业务收入5年增长了98%,年均增长率超过14%,行业利润总额5年增长了89%, 年均增长率超过13%。《建筑防水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基本完成。

  防水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可谓战功赫赫,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十二五”开局之年制定的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这“三大战略”。

  朱冬青介绍,结构调整是过去五年防水行业一直贯彻的主线,五年中防水行业出台了相关的产业政策以及防水行业的“十二五”规划,把利用新增产能替代落后产能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抓手,从宏观上为防水企业发展提供指南。

   协会致力于将防水行业产业政策上升为政府准入条件。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2013版)》,于2013年5月1日起开 始实施;工信部于2013年3月1日发布了《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准入条件》。《细则》和《准入条件》的出台,抬高了行业门槛,增加了有效投资,遏制了低水平 重复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行业质量提升工作,为行业开展质量提升提供了政策指导与支持。

  同时,在防水协会推动下,国家质检总局连续四年将防水卷材产品列为质量提升重点产品并开展质量提升活动,防水卷材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质量提升活动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促进建筑防水行业建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

  除结构调整战略外,科技创新战略与人才培养战略在五年的发展中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年来协会通过评选建筑防水行业技术进步奖,肯定了60个企业创新项目的技术先进性,鼓励更多防水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协会推荐的34个项目列为住建部“建筑领域科技成果(防水专项)”,向全国推广。各类展会、研讨会则成为年会的有益补充,更为协会向其他领域扩展起到了领路人的作用。

   在人才培养方面,防水协会开启了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模式。防水协会积极与湖北工业大学合作,五年时间共培养180余位防水专业本科 生,并完成2届防水材料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在职业教育方面,自2004年起,防水协会每年都会开设注册建筑师选修课程,通过协会努 力,2014年,建筑防水成为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目前累计超过10000人次的注册建筑师学习该课程。

  人才培养中最有特色的要数职业培训,防水协会将防水施工作为职业教育中最重要的突破口之一,为提高国内施工水平,协会从美国、加拿大、德国聘请专家开展培训师职业技能培训。截止到2015年年底,协会工培养177位培训师,培训5000名防水工。

  喜忧参半  价格成防水行业生命线

  据了解,作为防水行业的主要市场之一,2015年房地产工程新开工面积大幅度下滑,对防水工程需求减少,而防水企业在供需方面并未做出很好的调整,防水产业产能增加了很多倍,产能增加的速度比需求增加的速度高很多,供过于求,导致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型防水企业中往往占其业务比重的30%至40%,但2015年,基础设施需求也有所下降,因此造成2015年防水行业从产值、收入、产量方面都较2014年出现了下降。

  喜忧参半,虽然整体销量有所下降,但利润额较为可观,这得益于原材料的大幅度下降,在防水材料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大部分防水企业获得了较好的利润。

   “在行水行业中,企业销售量无论多少都不是最为重要的,价格才是最为主要的风向标。只要保持应有利润,企业就能够生存发展。如果一味压价,企业没有相应 的利润空间,就很难维持下去。现在,极个别企业讲要低价竞争,价格做低了,整个行业就没有利润,一个没有利润的行业,对任何一家企业都没有好处,这也是 2015年整个行业都在贯彻的一个宗旨。”朱冬青对新浪地产记者讲到。

  目前,部分企业还将思维停留在稀缺经济体的经营模式上,但是在买方市场的今天,不再用“有”与“无”进行评价,而是用“优”与“劣”来进行评价,如果企业固步自封,不寻求突破,将无法生存下去。

  如何生存下去?需要创新突破,需要资金,但经济低迷,如何筹集资金来进行升级成为部分行业的难题。而防水行业则遇到了原材料下降这样千载难逢的机遇。

   防水行业可以利用原材料降价的红利来进行完善,在保持防水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可进行扩大再生产、产业升级、产品质量提升、改善施工服务、提高节 能环保水平甚至践行社会责任。必须利用好这样的时机,否则错过时机、随波逐流,等到经济好转或人们对品质需求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再发力,恐将惨遭淘汰。

  显而易见,在行业完善的过程中,价格成为了行业的生命线,只有价格才能体现价值,这也成为今后防水行业将要继续贯彻的宗旨。同时也能预料,那些能够利用如今的机会去发展的企业必将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行业联盟  开启自律、打击非标新里程

  2013年4月8日,由国内13家防水骨干企业联合发起的“促进建筑防水行业健康发展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联盟成立三年来,将不做非标作为联盟底线,十三家企业更是成为打击假冒伪劣的自律型示范企业,

  “联盟企业在行业中率先垂范,开展联盟企业自律行动,在联盟企业内部建立了自律型产品质量抽检制度,为协会开展行业自律性产品质量抽检进行了制度性的探索”。朱冬青讲到。

   据了解,许多生产“非标”的防水企业都在标识上面玩猫捉老鼠的把戏。由于未贴标识就表明是待检品,不能将其作为抽样检查的依据,所以许多生产非标的企业 几就钻这样的空子,在产品装车时才贴标识,或者装车之后离开工厂才贴标识,或者工地卸车时现场贴标识,这样的行为严重扰乱了整个市场。而十三家联盟企业都 是在仓库就贴上标识,随时可以接受抽样检查。联盟中的许多企业都身处生产非标的聚集地,但仍坚持不做非标,显示了联盟存在的价值。

  此外,打击假冒伪劣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五年期间,在防水协会及防水企业的配合下,国家质检总局打击假冒伪劣与无证生产企业300余家,极大震慑了非法生产行为,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联盟的成立,开启了我国防水行业从竞争走向联合的新时代,联盟已成为行业自律的先行者,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示范者,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领航者。

   谈及假冒伪劣与非标问题时,朱冬青强调:“生产非标的危害远远大于生产假冒伪劣的危害,因为假冒伪劣的生产企业都在不为人知的暗处,而生产非标的企业都 是披着生产许可证的外衣大张旗鼓地公开生产,这对行业的危害性最大,所以防水行业也在创新监管模式,加强生产许可事中事后监管。”

  行业重组  “十三五”的发展方向

  由于消费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供给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倒逼压力下,“供给侧改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是否能够平稳落地。作为经济的一部分,防水行业如何实现改革,也是行业在探索的重要问题。

  目前政府提供的“供给侧改革”的路线图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但多为民营企业的防水行业也需要进行僵尸企业的肃清,有效供给的提供,探索出适合防水行业的改革路线图不仅至为关键,同样迫在眉睫。

  朱冬青讲到:“有水泥的地方必须有防水,防水在混凝土保护中起到量大面广的一种保护,所以防水行业作为与水泥正相关的一个行业,水泥探索的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可以为防水企业所借鉴。”

   据了解,2015年,作为建筑行业风向标的水泥行业近年来首次出现亏损。东北地区所有水泥厂全面亏损,面临着垮台的险境。水泥行业开始探索“供给册改 革”新路径,达成的共识是东北水泥行业全部整合重组,由几大寡头占领整个水泥市场,寡头间互相参股,变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把价格稳定在一个点上,核心利润 就在于价格。

  水泥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路径可以被借鉴,但是并不能照猫画虎,照抄照搬。水泥比防水的市场化程度及行业成熟度高很多,前十名 的水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能达到60%,拥有上市公司30余家,这为水泥行业利用市场的收购、兼并的方式重新组成一个大的利益体带来了有利条件。而防水行业 排名前十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不到10%,这样的占有率不会形成价格垄断,防水行业也没有足够的上市公司运用资本的力量进行业整合。

  朱冬青分析:“应将行业重组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有坚持这样的方向,才能实现防水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而将行业重组作为十三五的行业战略,还需要防水行业巨头们达成共识。”

  重组的路径是什么?又该如何打通?

  防水行业可以通过现有企业间的兼并实现重组,这需要被兼并的企业存在价值——规范运作、证照齐全并在产业链中作为重要一环能够增加收购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或能增加收购企业的销售渠道等等。

  “无论花费多差长时间,只要路径是对的,将路径探索清楚,就可以矢志不渝地去落实。培养一大批上市公司,再引进一些竞争者去参与防水市场的重组,这是行业必须去做的事情。”朱冬青对新浪地产记者讲到。

  机遇与挑战并存  “去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

   防水行业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共存,中国发展正在转型,从前些年倡导的城镇化建设转变为绿色城市、海绵城市及智慧城市建设,国家的发展也在进行功能性的转 变,而这样的转变给防水行业带来无限商机。此外中国还存在着前景广阔的建筑存量市场,国内现在大的防水企业的竞争都是在新建市场,维修市场有待开发。

  机遇众多,但挑战更大,供给侧改革最大的困惑就是“去产能”,“去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以民营经济为基础的防水行业里如何去产能,转型、升级、去产能三者间有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探讨。

   “防水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将进入深水区,控制新增产能将成为整个行业的重要手段。‘去产能’是目的,也可能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手段,要达到‘去产能’,有 很多路径可以走,包括重组、市场规范、市场教育、市场监管、优胜劣汰等都可能是‘去产能’的一种方式。”采访最后朱冬青讲到。(新浪地产)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朱冬青:打通中国防水行业的变革通道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4-30 17:31:00
提要: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5年,各行业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稳中求进成为经济发展的总基调。防水行业在过去五年中持续健康发展。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