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的人生下半场:当传奇结束 谁能永生?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4-26 10:38:00

原标题:潘石屹的人生下半场:当传奇结束,谁能永生?

4月16日,在光华路新开业不久的SOHO3Q(移动时代的办公)二期写字楼中,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向受邀前来的80余家租赁中介宣布,SOHO3Q的众包佣金比例将从原来的8%上调至15%。在商业地产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潘石屹此举被业界普遍认为是以互联网营销方式刺激租金增长,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渠道。

在过去中国楼市“野蛮生长”的黄金十年,SOHO中国尝到了大量甜头,季节转换,它也是为数不多率先大胆转型的企业之一。2012年公开宣布首次转型以来,围绕SOHO中国业绩下滑与转型困局的疑问从未停止。

关于转型,从四年前开始,潘石屹带领的SOHO中国就在逐步告别一直以来的散售商业模式,改为持有出租物业。而在他的公司内部,销售团队被严重压缩,部分人员以培训方式转岗到管理部门。

作为SOHO中国转型的核心,SOHO3Q项目的发展一直备受瞩目。在2015年,10个SOHO3Q中心陆续在北京和上海落成,1万多个座位已经投入使用,这使得SOHO3Q成为中国最大的共享办公提供商。

尽管SOHO3Q的宣传声势浩大,却未能“补位”公司黄金时期的高位收益。2016年3月SOHO中国发布的2015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该公司完成营业额9.95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滑83.68%;同期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86.8%。

但与2014年相比,SOHO中国的租金收入成了年报中的亮点,约为人民币10.52亿元,同比上涨约148%。在市场利好、房价飞涨的情况下,SOHO中国也正考虑将一些成熟的非核心资产的物业拿出来出售。如果销售闸门打开,意味着这家公司的业绩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回升。

这些数字和现象,意味着潘石屹领导的SOHO中国目前正在缓慢而谨慎地从转型困局中穿行出来。

“这个世界变化太大了,我们唯一的武器就是理性的思考。这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是联合办公。”潘石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转型期的“拳头产品”SOHO3Q项目时,他语调欢快且上扬。

“转不转型,互联网都在那”

中午,在光华路,SOHO3Q二层一处巨型玻璃飘窗后,潘石屹正在用午餐。他穿着一身藏蓝色西服,黑皮鞋擦得油亮。近看鬓角有些白发。

潘石屹选择了一盘蔬菜沙拉、一碟水果和袋装茶,吃得很投入。一会,他以热量太高为理由拒绝了一盘伴有木瓜酱的海鲜沙拉,“现在我体重增加两公斤,我的教练跟我说不行,我得减。”

潘石屹是一个对自身管理严格的人。在刚刚过去的那个早晨,他在朝阳公园跑了10公里。边跑边听《三 体》有声书,“那书写得真不错。”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如果说,跑步与听书是潘石屹的生活乐趣,那么互联网则是他事业转型的灵感来源。

潘石屹对互联网产生浓厚兴趣是从两年前开始。事实上,2014年被普遍认为是房地产企业拥抱互联网的触网元年。那个时候,房企高层聚会时言必涉及互联网,但多数开发商依然没有想清楚如何拥抱互联网,众筹式卖房也好,与商家结盟搞“乐透”优惠也罢,房企与互联网的结合,更多的是在创新营销模式上折腾。

潘石屹从那时起开始频繁拜访小米公司、美国苹果公司和Facebook总部等科技企业,还到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凑热闹……他并非“作秀”,而是在揣摩一个个巨大的想法。

“其实我思考最多的是互联网带来的变化,比如像淘宝、UBER这些网站确实把生活成本大幅度降下来,非常方便。传统的出租车公司被城市交通委员会管理,上面还要层层发牌照,像UBER这样就把包括停车场和司机这样的全民汽车资源利用起来了。”潘石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潘石屹给自己定下频繁的考察任务,比如在1个月内拜访30家互联网公司。在这期间,他把科技公司UBER引入上海南京西路的SOHO东海广场3Q办公。在与UBER接触谈合作的时候,他和对方一直交流的话题是互联网公司将如何改变社会。UBER刚进驻东海SOHO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人,等到从东海广场搬到外滩SOHO的时候,已经发展到两百多人。

“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利用互联网工具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的公司。后来,我们就一直在思考,房地产是否能在这方面做得更好?”潘石屹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潘石屹又把注意力落在了美国一家名为Airbnb的网站上,那是一家联系旅游人士和家有空房出租的房主的服务型网站,可以为用户提供各式各样的住宿信息。潘石屹觉得那种模式能更合理利用闲置空间—— 一家人如果有两个卧室就能租一个出去。他认为,这种利用房屋的模式如果在中国普及,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都能解决。

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潘石屹带领SOHO中国开启了“由售转租”的第一次转型。放弃巨额的卖方收益,无异于“割肉”,短期公司营收受到巨大冲击。2012年和2013年,公司销售额连续下滑。那个时候人们猜想,潘石屹和他的SOHO是不是要倒下了。其实,潘石屹是想由此开启自己地产人生的下半场,以一个艰难的结束去换取新的开始。

熬到了2014年,转型初见成效,租金收入同比上升逾五成。

SOHO中国总裁阎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到了2014年底,我们的办公楼出租等工作逐渐上了轨道之后,潘总带领公司的同事们开始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再往前走20年应该往哪儿发展?这时我们注意到北京市场办公楼使用面积最多的是基于互联网的科技公司。”

阎岩回忆道,过去向租户出租写字楼,合同可以签三到五年。但是现在科技企业不这样租,因为他们中很多公司体量很小,后来可能研发出优秀的产品,再经过A、B、C、D轮的融资,从5到10个人的建制变成2000人。反之,也有很多从100个人慢慢萎缩到一个人也没有的公司。

潘石屹意识到,SOHO中国作为商业空间提供商,已经无法满足这些变化太快的企业的需求。2015年1月6日,SOHO中国推出移动办公项目SOHO 3Q。2月1日,这个项目率先在北京望京SOHO(楼盘资料) (楼盘资料) 和上海复兴SOHO广场推出移动办公的样板间,共计1500个座位,随后逐渐推广至SOHO旗下8个项目。

简单解释,这个项目就是将SOHO的写字楼办公室以短租的形式对外租出去,预订、选位、支付等所有环节都在线上完成。在SOHO3Q,用户可以租一个星期、一个月,可以租一个办公桌、一个独立办公室,可以随时随地手机上预约、付款,还可以享受餐点、咖啡、复印打印等服务,只需要带着手机和电脑来工作。

为了开展互联网业务,潘石屹专门成立了特别部门——SOHO实验室,这个部门负责人是来自高德地图的副总裁叶萌,现在他的职务是SOHO中国的首席技术官。

叶萌介绍,众包形式古已有之,最早的揭皇榜,皇上、大臣干不了的事召集天下英雄能人解决,就是这种形式的原始形态。高德地图之所以能将全国各地的门牌号都收录进来,也是靠众包完成的。如今叶萌带领一个40余人的团队,这在SOHO中国算是比较大的部门,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让SOHO更互联网化。

关于这次SOHO3Q众包工具的打开方式,叶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个人和机构都可以注册成为3Q伙伴,代客下单。下单完成后,将即刻得到佣金。

潘石屹笑着感叹,互联网时代人们买房、租房、支付租金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容不得你想不想转型”。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以前SOHO的客户中有不少煤老板,而如今,科技公司占据半壁江山,“转不转型,互联网就在那里”。

因为现在回看过去,潘石屹认为两年前考虑的基本面是正确的。他认为,旧的经济结构在土崩瓦解,全新的经济形态已经浮出水面。这种新形态以互联网为基础、为基本结构、为工具,它更有效率、成本更低、更加公平。无数大的网络平台替代了过去的大公司,而这些网络平台上汇集了无数个人、小企业,通过竞争,他们的才华、技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给社会提供更好、更便宜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就是共享经济。而SOHO3Q的诞生符合互联网经济的逻辑。

“所以从整个影响社会的力量来看的话,甚至再过20到30年,或是更长的时间,我们回过头看这个年代,会发现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是最大的,这种影响已经暴露出来了。原来SOHO3Q是个购物中心,一个商业中心的利用率本该比商务办公楼高好几倍,可是互联网的出现让商业中心出现亏损。”潘石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这对潘石屹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比对其他同行业的“前辈”说,“你看,王石已经不干了,冯仑早就不干了,像我这么大岁数的人还在干的,学习上不能落后,我不能像他们一样对吧。”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潘石屹的人生下半场:当传奇结束 谁能永生?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4-26 10:38:00
4月16日,在光华路新开业不久的SOHO3Q(移动时代的办公)二期写字楼中,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向受邀前来的80余家租赁中介宣布,SOHO3Q的众包佣金比例将从原来的8%上调至15%。在商业地产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潘石屹此举被业界普遍认为是以互联网营销方式刺激租金增长,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渠道。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