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线价格高涨限制政策陆续出台 房企哄抢二线城市土地存风险
高企的一线城市地价,以及日渐匮乏的一线城市土地供应,正在让二线城市成为标杆房企扩充土地储备的核心区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房企在二线城市拿地成交额占比从去年的三成多上升到今年的超五成。然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土地价格飞速上涨也令业界对这些区域楼市酝酿的风险不无担忧。
“一线二线”此消彼长
二线城市土地交易在一季度显得异常活跃。中原地产研究部数据显示, 2015年一季度,标杆房企在二线城市拿地金额为352.94亿元,2016年一季度这一数据增长到636.47亿元,成交占比从34.7%增加到53.6%。
中原地产研究部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今年一季度,一线城市土地供应显著降低,直接影响了区域内的土地交易量。
以北京为例,2月26日门头沟土地成交后的一个多月里,市国土局经营性用地土地出让一直呈现“零供应”,直至3月底才仅仅挂出两块土地。按照惯例,公告挂出到实际成交会有半个月左右的成交周期,这就意味着直到4月上旬,北京土地市场也不会有土地成交。不仅是北京,其他一线城市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供给下滑。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一线城市仅成交20宗住宅用地,环比下降78.5%,同比下滑52%,创下历史最低纪录。
“一线城市价格涨幅过高,而且3月逐渐出现了部分约束性限制政策。”一位地产界人士表示,政策走势也是土地市场转向的风向标。
今年2月,上海市明确了土地供应中小套户型配比,中心城区不低于70%,郊区不低于60%;北京最新供应的两块土地也再次启动沉寂已久的“7090”政策,即地块除建设保障性住房外的剩余居住规模中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需达到70%以上。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