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新光合资方非新光三越 “新光天地”难再现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4-06 15:24:00

(原标题:通州新光项目合资方非新光三越 “新光天地”品牌难回京城

被期许的新光天地在通州卷土重来恐怕将要落空。北京商报记者昨日调查发现,号称落户通州的“新光天地”项目并非台湾新光三越集团所为,而是由新光集团关联企业台湾新光资产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与远洋地产合资开发。这也意味着,“新光天地”品牌短期内难以重返北京,而新光项目能否在通州一展拳脚还需画上问号。

新光天地乌龙

通州“新光天地”奠基的消息近日见诸报端,不过与媒体频繁使用通州新光天地的宣传报道不同,奠基仪式的横幅上并没有出现商业圈中抢眼的“新光天地”字样。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落户通州的新光项目暂名为“远洋新光商业综合体”,项目围挡主要标示着“远洋联手新光 实力钜筑”、“新光再现 闪耀京城”的字样。

从合作方LOGO来看,与远洋地产合作的并非台湾新光三越集团,而是新光资产。公开信息显示,新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台湾新光集团关联企业,成立于香港,主要针对大中华地区投资及财务金融管理运营的全资子公司。

新光三越相关负责人昨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内地百货线主要由新光三越中国投资公司开发,主要项目仍只有苏州、重庆、成都三地。苏州新光天地已营业近一年时间,成都、重庆项目尚无明确的开业时间表。不过,不久前两项目均已派驻运营高管,目前正在积极招商。

至于是否重返北京市场,上述负责人表示,只要有投资机会便会考虑,但目前集团内部尚没有北京开店的消息。该负责人明确表示,此前市面上所传的通州新光天地并非出自新光三越之手。如果使用“新光天地”LOGO名称需由集团授权,但如果在新光天地名称前有其他冠名或者类似名称则不会追责。

态度耐人寻味

从通州将出现一家新光天地的消息曝出后,远洋地产与新光资产两方并未公开解释过外界对该项目的误读。在苏州新光天地开业时,新光三越内地投资负责人否认新光天地布局通州。不过,通州“新光天地”的宣传标语上出现“新光再现”更像是打擦边球,态度耐人寻味。

其实,2013年时,通州区就已引入新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根据当时举办的京台科技论坛台湾分论坛披露的信息,新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经验与实力主要在房地产规划设计、开发建设、招商运营等方面。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新光三越中国投资公司总部位于苏州,成都、苏州项目全部由新光三越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设立的全资子公司独资建立,重庆项目是与中渝物业牵手,新光方面租赁其中商场部分负责运营管理。

新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放在招聘网站的公司介绍显示,新光资产投资管理在大中华地区(上海、北京、成都)投资设立新光台成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及新光中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实际控股子公司,是专业从事于金融(信托、PE、私募、有限合伙等)产品理财咨询服务,为内地个人、家庭及企业提供一站式专业的独立理财服务平台。这也可以看出,该公司更擅长投资而非商业运营。

新光项目未来能否在通州一展拳脚还需画上问号。尽管远洋地产与太古地产合作的北京颐堤港与成都远洋太古里在业内有不错的声誉,但二者分工主要为远洋地产负责前期开发,太古地产负责商业运营。从公司擅长的专业属性来看,远洋地产与新光资产并未呈现出互补。

难以再复制

大型集团旗下子公司业务交叉时有发生,比如世茂集团旗下世茂房地产与世茂股份在商业地产开发中会有碰撞,中粮旗下中粮地产与中粮置地(现已更名大悦城地产)也曾出现交叉。

新光三越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光三越与新光资产虽然都隶属于新光集团,但二者完全独立,在公司层面双方没有任何关系。至于未来是否会参与通州项目合作,目前集团内部尚无消息传出。

通州不会再出现新光天地,在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看来,北京华联与新光三越合作的CBD新光天地(北京SKP)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很难再复制出一座同样具有影响力的商业地标。与国贸商城同样聚集了大量奢侈品牌不同,北京SKP的物业条件更为优越,品牌有空间做形象展示。尽管二者距离相近,但各自掌握了优质客群。从区位、物业、客群和当时北京华联与新光三越合作的市场环境来看,都很难再重现。

(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通州新光合资方非新光三越 “新光天地”难再现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4-06 15:24:00
号称落户通州的“新光天地”项目并非台湾新光三越集团所为,而是由新光集团关联企业台湾新光资产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与远洋地产合资开发。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