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商业私有化能否成功?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3-31 00:00:00

地产中国网原创 私有化是一桩买卖。

3月30日晚间,万达商业发布公告称,宣布启动H股私有化,拟以每股不低于48港元发起全面要约收购。48港元正是万达2014年12月23日上市时的发行价,比3月30日的收盘价38.8港元高出近24%。

截至目前,万达商业的已发行股本总额为65254.76万股H股以及38.748亿股内资股,控股股东拥有公司19.79亿股内资股(约占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之43.71%的权益)。如此来算,万达集团收购万达商业H股的成本或将不低于300亿港元。

回归A股,早在万达的日程表上。去年11月13日,万达商业正式发布A股招股说明书,将发行不超过2.5亿股,拟募集资金或达120亿元,分别投入位于南京、济南、合肥、成都、徐州共计5个城市的万达广场项目。

彼时,“A+H”两个上市平台是市场对万达商业在资本市场最接近可能的猜测。

但首富就是如此任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抛出了H股私有化计划,出乎业界意料。

关于私有化的原因,市场的猜测多是万达商业市值被低估。机构认为,万达商业的市值至少在3000亿港元,远高于目前的1700亿港元。2015年,万达商业租金涨幅高达30%,但30日收盘日的市盈率仅为4.62倍,这在港股市场中算是很好的了,因为H股的平均市盈率仅在1.7倍左右。不过,即便在股市行情不好的情况下,A股上市房企的平均市盈率仍在20倍左右。

相似的是,在H股上市两年后,富力地产也迫不及待的叩击A股的大门,可惜的是,9年过去了,她仍然在门外徘徊,董事长李思廉曾表示,“A股估值再怎么不好,都比港股要好。

虎杰投资首席分析师张寅表示,“香港资本市场已经低迷了两年,从经济层面考虑,股市短期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回归A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在香港直接融资非常困难,“只有采取高息债券的方式融资,但成本太高。不过,去年以来内地的融资环境逐渐变得宽松,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低利率发债的行为。”张寅说。

的确,中国房企在海外市场不受欢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市值一直存在着被低估的现象。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在港股市场上,或由于涉及杠杆投资,因此投资者不会单纯依赖传统的营收、毛利等指标来估值,而会和此类杠杆资金的借贷成本做对比,如果此类商业项目的租金水平不高,那么从投资角度看就会出现“pass”的决定,即不愿意给予更高的市盈率评价。

万达商业并不是第一家准备私有化的房企,此前有恒盛地产和新世界中国,都以失败告终。

在房地产与金融资深评论人黄立冲看来,万达商业私有化的难度相当高。

私有化一般可以采取全面收购和要约收购两种方式,前者门槛较高,需要至少持股比例90%以上的股东同意。后者则需要两个条件,一是75%的股东赞成(按照所持股份价值计算),二是赞成收购计划的股东按人数需过半,俗称“数人头”。

前者门槛较高,后者则容易通过股份分割,让人获得更多的投票权,有被操纵的嫌疑。恒盛地产和新世界中国私有化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此。

黄立冲表示,协议收购很容易受到反对人士的阻击,而全面收购只要收购90%的股份,就能够实现私有化。

每股不低于48港元的收购价,正是万达2014年12月23日上市时的发行价,比3月30日的收盘价38.8港元高出近24%,这个价格对于股东们来说,并不具备很大的诱惑力,特别是对于上市初即购入万达商业股票的股东。不过,如果万达能够开出更高的价格,则能够更好的“笼络”股东的心,私有化概率会大大增加。

即便私有化成功,A股IPO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富力地产已是四度冲击,革命仍未成功。

从2010年相关部门叫停房地产企业IPO至今,再也没有房企能够挂牌。但年后,这一限制开始有所松动,万达商业、福建金辉、富力地产均出现在发审委的审核名单中。

不过,目前A股排队的企业很多,有六七百家,轮到万达估计也是年后的事情,除非能有其它的办法。

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回归A股不仅是一个商业和市场行为,还有政治的考虑,国家不希望因为过度扶持一些开发商和企业被老百姓指责。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万达商业私有化能否成功?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3-31 00:00:00
私有化是一桩买卖。3月30日晚间,万达商业发布公告称,宣布启动H股私有化,拟以每股不低于48港元发起全面要约收购。48港元正是万达2014年12月23日上市时的发行价,比3月30日的收盘价38.8港元高出近24%。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