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打响乐园战 主题公园产业差异化应对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3-31 09:54:00

原标题:上海迪士尼打响“乐园战” 长三角主题公园产业“差异化”应对

有乐园管理层表示,与迪士尼并非一定是竞争关系,本土乐园和迪士尼可以合作,中西方乐园之间也可以差异化发展。此外,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迪士尼的开园,将会提升整个华东地区旅游业的辐射范围。

如果说,上海迪士尼开售门票引发旅游市场的狂欢,那么,对受其辐射的周边地区的旅游市场来说,也只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事实上,整个长三角地区一直都是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无论是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代表的人文景观,还是江南各地的秀美风光,都使长三角的旅游业非常兴旺。

其中,“乐园经济”也是长三角的重要旅游资源。迪士尼之前,长三角地区也并不缺乏主题公园,仅上海就拥有锦江乐园和欢乐谷两大乐园,在周边的江苏、浙江和杭州区域,也集中了常州恐龙园、芜湖方特世界、苏州乐园等多座主题乐园。

迪士尼的到来,究竟会对这些乐园产生何种影响?

就此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长三角的多个主题乐园的管理层,发现本土乐园的紧张情绪并没有过于明显。

有乐园管理层表示,与迪士尼并非一定是竞争关系,本土乐园和迪士尼可以合作,中西方乐园之间也可以差异化发展。此外,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迪士尼的开园,将会提升整个华东地区旅游业的辐射范围。

差异化竞争

3月28日,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开售门票,开园当日的门票几乎被“秒杀”,其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而迪士尼的到来,无疑将加强整个华东地区主题乐园的竞争态势。面对必然到来的改变,很多乐园管理层都表示,将采取差异化竞争手段,以做好自身为主。

“我认为迪士尼是互补,而不是冲击。”江苏常州龙城旅游控股集团总裁唐华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龙城控股集团旗下运营着包括主题乐园常州恐龙园在内的多个旅游产业项目。

在唐华亮看来,本土主题乐园若对迪士尼的成功经验进行学习,充分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并予以创新,能够促进本土旅游景区自身品牌的综合竞争力。

“从恐龙园的角度来看,我们其实不存在需要去应对迪士尼的说法,而是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我。”唐华亮说。

他认为,目前本土园区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主题,服务好游客,同时提升品质。

“迪士尼以卡通形象、影视剧作品为主,恐龙园则有比较刺激的部分,本身定位就不一样。此外,集团关于乐园规划和建设有长期的清晰规划,经过长期的产品运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差异化的内容,所以不会去特别针对迪士尼,重要的是落实好前期的长期规划。”唐华亮表示。

而在安徽芜湖,目前方特主题公园已经建设了四期,包括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公园、方特东方神话以及方特水上世界。芜湖方特一名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行业内对迪士尼的事情非常关注,不过因为迪士尼还未正式开园,具体的影响现在无法评估,但方特偏重中国和东方神话,有自己的特色。

芜湖市一名政府官员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认为迪士尼的开园是一件好事,对整个主题乐园和旅游行业在质量和标准上都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对于本土主题乐园,国家一直重视扶持自主品牌做强做大。

此外,苏州乐园总经理顾俊发此前也公开表示,要与迪士尼做差异化和苏州特色。

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上海迪士尼项目国家评审专家何建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在市场并没有饱和,目前中国的市场足以支撑现有的主题乐园,特别是家庭娱乐、亲子游等的需求在长三角绝对量是存在的,无论是迪士尼还是本土园区,关键是做好合适的匹配。

上海申迪文化发展研究院今年1月公布的《2015全球主题乐园行业发展报告》也指出,随着国际巨头纷纷进入亚洲市场,这一地区的主题乐园行业竞争将异常激烈,大型化、高质量、品牌化的主题乐园将更受游客青睐,而科技带来的创新体验将主导产业竞争格局。主题乐园将呈现混业状态。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上海迪士尼打响乐园战 主题公园产业差异化应对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3-31 09:54:00
有乐园管理层表示,与迪士尼并非一定是竞争关系,本土乐园和迪士尼可以合作,中西方乐园之间也可以差异化发展。此外,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迪士尼的开园,将会提升整个华东地区旅游业的辐射范围。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