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城市二手房价格上涨 东北三省地级市多下行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3-16 09:26:00

地产中国网讯 2016年2月,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75个城市二手房挂牌价指数同比上涨,仅占全部城市的四分之一。北京以同比涨幅13.64%排名第11位,深圳则以63.44%高居榜首。由北京信达泰和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原北京公信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研制,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的“中国城市二手房指数”显示,在挂牌价指数同比上涨的城市中,挤进前五名的除了深圳以外其余四个城市分别为苏州(32.35%)、保定(23.00%)、上海(22.14%)以及合肥(20.89%)。

2016年2月,二手房挂牌价指数同比涨幅超过5%的城市共有18个,全部集中在东部区域,且主要分布于京津冀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以及珠三角都市圈三大城市群。这表明经济相对发达、产业转型相对及时快速的区域房价涨幅更大,这类城市人们收入水平高,支付能力强,住房需求潜力旺盛,在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房价会上涨更快。

京津冀6城市入围

“中国城市二手房指数”显示,在同比涨幅超过5%的18个城市中,京津冀都市圈共有6个城市入围。

分别为保定(23.00%)、张家口(15.72%)、廊坊(15.19%)、北京(13.64%)、沧州(10.29%)以及天津(9.70%)。

“中国城市二手房指数”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与2015年3月份颁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有密切关系,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将有序疏解,对于带动周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口转移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此将进一步提升周边城市的区位势能,带动房价的上涨。同时,2015年7月31日,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取得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也将进一步促进相应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提升该地区的房价也有刺激作用。

东北三省地级市几乎全部处于下行区间

长三角都市圈中,苏州(32.35%)、合肥(20.89%)、上海(22.14%)三个城市的房价涨幅最大,而这种涨势已经延续到了2016年3月份,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据“中国城市二手房指数”最新周度数据显示,3月6日刚刚过去的一周,三个城市的周度环比涨幅分别为6.34%、6.82%和5.87%,位列全国前三。

2016年2月,二手房挂牌价指数同比下跌的城市占了全部城市的四分之三。房价同比跌幅超过5%的城市共有44个,东北三省就占了11个。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三省的34个地级市几乎全部处于下行区间。这与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现状相呼应,据各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辽宁、吉林、黑龙江的GDP增速分别为3%、6.5%、5.7%,全部低于全国6.9%的平均增速。

由于经济增长乏力,产业结构转型遇到瓶颈,使得高端人才流失,需求低迷。另一方面,供应充足,库存规模较大,进一步使得房价走势疲软,增长乏力。与东北三省情况相近,西部地区也同样是房价相对疲软,乌鲁木齐、银川两个省会城市的跌幅也在5%以上。

城市社会经济基本面是支撑房价走势的主要因素,房价变化的空间不均衡性反映全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只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才有可能实现房价的空间均衡。在3月初刚刚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再次强调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大力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这对于未来房价的走势会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25%城市二手房价格上涨 东北三省地级市多下行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3-16 09:26:00
2016年2月,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75个城市二手房挂牌价指数同比上涨,仅占全部城市的四分之一。北京以同比涨幅13.64%排名第11位,深圳则以63.44%高居榜首。由北京信达泰和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原北京公信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研制,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的“中国城市二手房指数”显示,在挂牌价指数同比上涨的城市中,挤进前五名的除了深圳以外其余四个城市分别为苏州(32.35%)、保定(23.00%)、上海(22.14%)以及合肥(20.89%)。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