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史:从行政干预到市场主导的艰难变奏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3-14 08:24:00

(原标题:中国楼市调控史: 从行政干预到市场主导的艰难变奏)

楼市调控政策正从以往“一刀切”,转变为分城施策。调控手段的理想状态在于,明确政府责任,避免行政过度干预,使市场自发调整。但由于与经济发展、市场改革的周期叠加,楼市政策短期内仍需依赖“分城施策”的原则和一定行政手段。

随着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启动针对“房价过快上涨”的应急预案,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终于形成了这种基调:全国去库存,热点城市去杠杆。从去年以来,这种“有保有压”的基调已成常态。

我国房地产调控史,最早可回溯到1992年公积金制度全面建立,此后经历了1998年市场化改革,2003年土地出让制度改革。据不完全统计,其间中央政府和各部委曾推出过数十项针对楼市的专项调控政策,地方政府的调控手段更是不计其数。

按照很多从业者的说法,楼市调控政策正从以往的“一刀切”,转变为分城施策。这无疑是调控思路的重要进步。但即便如此,似乎仍难解决“去库存”与高房价间的矛盾。

分析人士指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既有其本身规律,又与经济周期、住房民生、投资风向等密不可分。这也决定了政策的复杂性与多面效果。随着房地产市场迅速进入过剩时代,调控政策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四次“大宽松时代”

回顾我国房地产调控史,当前正迎来第四次政策层面的大宽松。

第一次肇始于1992年房改之初。随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全面推行,广州、深圳、海南等城市吹响房地产开发号角,社会贷款充裕,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但随着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和1993年紧缩性政策等推出,这一时代很快结束。

第二次大宽松始于1998年。福利分房制度全面取消,对商品房价格管制取消,预示着房地产全面启动市场化改革。2002年有央行降息、土地招拍挂制度出台等。此后虽不断有政策打压,但房地产市场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刺破市场过热泡沫。

第三次宽松始于2008年末。为应对市场下行,“降息降税降首付”等系列组合拳打出,房地产再次迎来宽松政策环境。从2009年到2014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始终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屡创新高。

2014年“930新政”的出台,即被认为是第四次大宽松开启。去年以来,监管层又连续发布松绑楼市政策,并持续至今。

虽然政策环境类似,但市场基本面已发生巨变。按照北京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陈志的说法,经过连续多年的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我国房地产市场已从短缺迅速走向过剩。

陈志指出,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依赖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在经济调整期,若未能找到经济增长新引擎,政府部门对于房地产业的态度不会发生大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近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据统计,去年上半年河南省多个县区的财政收入,平均降幅超过20%,部分城市超过25%。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冷淡导致的土地出让收入和相关税收下滑。

胡葆森认为,要完成楼市“去库存”,最快也要2-3年,最慢则需5-6年。这也意味着,未来两到三年内,我国房地产政策的总体基调将维持相对宽松状态。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楼市调控史:从行政干预到市场主导的艰难变奏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3-14 08:24:00
楼市调控政策正从以往“一刀切”,转变为分城施策。调控手段的理想状态在于,明确政府责任,避免行政过度干预,使市场自发调整。但由于与经济发展、市场改革的周期叠加,楼市政策短期内仍需依赖“分城施策”的原则和一定行政手段。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