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成都。
2015年成都成为全国城市卖房最多的城市,成交量达到
2438万平方米。
这一骄人战绩背后,最大的两个数据是
四川GDP跃升+成都持续人口净流入。
上海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17日发布的《2015年全国楼市50强城市排行榜》报告显示,2015年,商品住宅成交量前50的城市合计成交量4.2亿平方米,占全国总商品住宅成交量近40%,其中前20的城市占比接近全国成交量的25%。
成交量超过1000万平方米城市有18个,成交量前三名的城市分别是成都、武汉和重庆,分别为2438万、2151万和1679万平方米。
成都楼市最直接的两个大引擎是:四川经济总量跃升全国第六,以及城市人口净流入。
2015年各地经济总量位次发生了剧烈变化,全国31个省市自自治区,有近一半,约13个地区的位次出现变动,其中前十名有一半地区名次变动。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四川从2014年的全国第八经济大省,超过河北和辽宁,成为第六经济大省。
另一方面,四川为人口大省,作为省内唯一的单极核心城市,成都在省内所占比重相当大,对周围的辐射和吸附力很强。例如,
去年成都GDP达10801亿元,占四川全省的36%,房地产规模自然也比较大。
首度攻破3万亿大关,GDP增速7.9%
2007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0562亿,突破万亿壁垒。2011年,四川跻身全国“两万亿俱乐部”,GDP达21026.7亿元。2015年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达到30103.1亿元。八年时间越过两个万亿台阶,成为西部首个GDP过3万亿的省份。
迈入“3万亿俱乐部”,四川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熊建中用了这样一组数据来形容,“2014年,瑞士的生产总值就是3万亿,在全球排名第20名。这意味着,四川2015年的经济总量已经相当于2014年的全球20名。”熊建中表示,四川实现3万亿的生产总值,是2015年西部12个省的经济总量之和,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的4.73%。
2015年,全国经济增速为6.9%,四川增速为7.9%,GDP总量比2014年增加了1500多亿,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走势不断趋于稳定。
成都人口净流入,马太效应凸显
成都在四川的首位优势突出, 2015年GDP达10801.2亿元,占四川省经济总量的35.9%,位列全国城市排名
第9位。城市人口净流入同样位居
第9,净流入人口达244.38万人。
马太效应是指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在城市发展方面,体现为资源集中程度越高的城市,人口流入越多。人口流入越多,想来的人更多。
人口净流入则是近年来衡量楼市和投资的重要指标。“人口流入与房价涨跌基本成正比。流入得越多的,往往涨得越快。没怎么流入或者净流出的,房价几乎没有上涨动力。”
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称,“人都是趋利的,从人的变化就能看出房地产市场的变化。”
龙湖集团董事长吴亚军曾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与德国联邦工业联合会(BDI)共同举办的“中德企业家圆桌会”上说,“
中国一些城市成为人口净流入城市,在这些城市做投资布局的话,是不会有太大风险的”。
绿地独董候选人吴晓波曾在关于财富投资的话题中谈到,优质的不动产投资要考虑到几个因素。
首先要考虑到的,便是这个城市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它的人口是流出的还是流入。
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的四川,人口净流入增多,目标成为西部经济中心的成都,将进一步整合优势,利用经济增长与人口流入叠加带来的效应,促使马太效应在成都进一步发酵。
成都可以说是一个优质的房地产投资市场,经济和人口的增长都为成都房地产的长期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成都楼市的繁荣发展可期。
不过,尽管成交量最大,但无论成都、重庆还是武汉,三城走的都是“薄利多销”的路线。比如在北上深买一套同样面积的房子,在成都、重庆就可以买五六套,因此从成交金额来说,北上深广远超蓉汉渝。
此外,上海、北京、深圳由于城市房地产发展阶段步入了成熟期,土地新增供应有限,因此新房交易量并不突出,伴随着存量房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二手房市场将主导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
(来源: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