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物价数据回暖 低通胀格局难改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1.8%,创下了5个月以来的新高;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5.3%,为连续第47个月下滑。专家表示,节假日因素推动各类价格上涨是造成本次CPI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仍将保持低通胀格局。因此,尽快推出调控措施加大宽松力度、带动需求恢复是当务之急。
变化 统计权重调整 CPI不再完全“看猪脸色”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五年一次基期轮换的规则,国家统计局本次根据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对CPI构成分类及相应权重进行了调整,这一调整变化已经反映在本月的CPI数据之中。与上轮基期相比,新基期调查目录和规格品与国际标准更为接近,一些新产品新服务被纳入其中。从1月数据看,食品类价格权重由12月的33.7%下调为29.7%,相应地非食品类价格权重有所上调。而食品类价格内部并未有大幅调整,仅有肉禽等权重下调显著。方正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表示,1月的CPI修改了权重以淡化食品影响,不然CPI还会更高,如果粗略按照去年基期和权重计算,则CPI为2.2%。
针对1月份CPI数据表现,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从环比看,1月份CPI上涨较多,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强寒潮天气影响了鲜菜、鲜果的生产和运输,鲜菜和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上涨7.2%和4.0%;春节临近,市场需求增加,猪肉价格环比上涨2.5%。二是寒假、春运期间出行人数增加,交通和旅游价格上涨明显,从全国范围看,飞机票、旅行社收费、长途汽车票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0.0%、4.2%和1.3%。三是临近春节,居民对服务的需求增加,部分服务项目价格上涨较多,保姆小时工等家政服务、美发、衣着洗涤保养价格环比分别上涨3.0%、1.6%和0.9%。
而从同比看,余秋梅表示,1月份CPI同比涨幅比去年12月份扩大了0.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部分分类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猪肉、鲜菜、飞机票、旅行社收费价格同比涨幅分别比上月扩大了4.8、2.9、9.5和3.4个百分点。此外,受劳动力成本上涨影响,部分服务价格同比涨幅较高。
尽管猪肉价格在CPI的统计权重有所下调,但1月份其18.8%的同比涨幅仍不可小觑。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春节期间,尤其南方地区的猪肉消费量很大,对价格造成了直接的影响。此前三年的春节,因为产能过剩的原因,猪肉价格不涨反降,极为反常,今年才终于回到正轨上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行业亏损,造成很多养猪户资金链断裂,现在供应仍存在一个很大的缺口,所以春节过后猪肉价格就算有小幅度的回落,最多1个月价格就会再度回暖,猪价高位运行会维持很长时间。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