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破局广东中山如何破解“土地饥渴”?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1-20 09:47:00

早在多年前,中山就通过星铁棚改造、工业园升级来挖掘土地存量。

报告摘要

探索建立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弹性年限”出让制度,鼓励相对过剩的商住、商业用地转为工业或其他产业用地。坚持市场导向,把盘活闲置标准厂房与有序推进锌铁棚改造结合起来,为优质项目落地腾出发展空间。建立低效用地项目退出机制,鼓励通过“三旧”改造、建设多层厂房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19日举行的中山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上,首次提出把要素升级、结构优化、制度改革作为今后发展的三大发动机。所谓要素升级,土地自然是其中的关键。事实上,近年来中山前所未有地感受到土地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在创新驱动替代要素驱动的换挡升级期,中山应如何破解和预防“土地饥渴”?本次全会也给出了全新的答案。

现状土地以“结构性紧缺”为主

“很多镇区一把手都问我,有没有土规(土地利用规划用地指标)?我就回答:煲汤的土龟就有,那个土规就没有。”在很多场合,针对镇区提出的土地诉求,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都会拿这句玩笑话来化解。

中山确实有自己的苦衷。没有土地,项目落地、增资扩产就是无源之水。但另一个事实是,开发强度越来越高、用地指标越来越少、新项目越来越难落地,已成为中山等珠三角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在小榄、古镇、南头等工业重镇,国土开发强度已超过70%。既然如此,企业为何会喊渴?

土地饥渴虽然症状明显,却只是结构性紧缺。中山市国土局局长吴伟强介绍,中山的存量土地其实并不少。

“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土地供给率要达到60%以上。就是在土地审批规划以后,政府供地要达到60%。但中山在这期间实际不到40%,中山的大量存量土地,仍然在各镇政府手上,并没有供应到市场上去”。吴伟强说,今年将严格按照60%的标准供应土地,预计政府将向市场供应7000亩左右的土地。这7000亩土地,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三规”不合一致使镇区收储的土地无法投向市场;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波动、企业自然生命周期等原因,仍有一些土地甚至厂房处于闲置状态。这正是各地土地紧缺的根本原因。

“南头地块很小,无论经济总量,地区GDP,还是工业增加值,都到了天花板了。所以土地面临进行二次开发的问题。”南头镇镇长吴坤科表示,该镇已有1000多亩土地,但土地证却不符合中山市土地利用规划,“只能放在那里种草、养老鼠”。

路径“减量规划”腾出近9000亩土地

早在多年前,中山就针对土地紧缺开出了多个药方:一方面通过“三规合一”扩大土地增量,另一方面则通过星铁棚改造、工业园升级挖掘存量。经过一年多的推进,后者已取得明显的成效。

2015年1月,针对中山工业园区面临的挑战,农工党中山市委会提出“数量上整合、质量上提升、提升资本运作水平、存量二次开发”的建议,得到中山市政府的积极响应。随后,中山出台《中山市工业园区整合提升方案》,通过精简园区数量、推动项目落户、推进土地资源集约聚集利用等七大措施,全面挖掘工业用地潜能。

小榄镇是中山较早开发的镇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镇土地开发强度已超过70%,项目落地受到土地制约。位于竹源社区的第五工业区,曾是一片建筑面积达3万平米的简易厂房,聚集了34家小微企业。经过讨论,村民一致同意将这块土地改造为高层工业厂房。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天花板破局广东中山如何破解“土地饥渴”?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1-20 09:47:00
探索建立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弹性年限”出让制度,鼓励相对过剩的商住、商业用地转为工业或其他产业用地。坚持市场导向,把盘活闲置标准厂房与有序推进锌铁棚改造结合起来,为优质项目落地腾出发展空间。建立低效用地项目退出机制,鼓励通过“三旧”改造、建设多层厂房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